11月19日下午,我和莫绍从宏村回黄山屯溪的路上,在西递下了车,住了一晚。
西递,西川的古称,也叫西溪,意思是小溪向西流。古代之所以叫西递,是因为有驿站进行驿传。
西递村是胡后裔居住的古村落。村子的创始人胡世良住在惠州(今江西)婺源县考水村。北宋元年(1049年)他从婺源到金陵,发现这里的山形是‘天马涌泉之胜,犀牛望月之奇’。根据风水理论,他选择了西递。
经过胡后裔近千年的发展,西递村成为易县较大的村落。清朝“甘家”鼎盛时期,西递共有房屋600多间,有小巷99条,水井90多口,祠堂34座,牌坊13座,人口近万,被称为“三千烟灶九千丁”至今,西递村仍有明清古民居124间,祠堂3间。2000年,西递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走进西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村口的一座气势恢宏、雕刻精美的青石牌坊。牌坊建于明万历元年(157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此,这座牌楼是为明代山东刺史胡所建,故名“胡十方”。胡,生于1521年,34岁,考中秀才。曾任江西万载知府,山东胶州刺史。后来,他被皇帝的叔叔长沙王选为历史悠久的皇宫,负责皇宫的各种事务。
村子像个迷宫,有三条主干道,鲁恒街、郑捷街和后汴溪,90多条小巷。订完客栈,在里面走了一个多小时,分不清东西南北。
西递村家家户户都有庭院,如东园、西园、大福地、官厅等,都是西递村优秀的庭院建筑。
董:
胡氏宗祠是村里最大的宗祠。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深60米,跨度30米,面积1900多平方米,银杏木柱40多根。为了维护胡氏家族的根本利益,每一位家主都必须带领自己16岁的儿孙到宗祠议事,由一位年长、资深、受过教育、德高望重的族长主持宗亲会议,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杜菁堂,有一副对联:“好读书,好办事,好效果;创业很难,保持创业很难,知道创业并不难。教育后代,不管做什么,效果都不错。
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的追汤姆,是明胡氏二十四祖胡冠三所建的一座分支庙。这个大厅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的神龛。与西递其他祭祀祖先昌的胡氏宗祠不同,的神龛坐落在这里,西递的胡氏祖先受到敬仰,这也说明了“李改胡”的由来。
村子里的街道、小巷和房子都很干净。屋内的家具、器具、字画都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特色,古朴典雅。明清时期保存了许多家具。老房子仍然归村民所有,大多数村民把它们改成商店或客栈做生意。
第二天早上,我们离开的时候,感觉空气格外清新,街道格外干净,村子格外安静。我们轻轻地走着,不想吵醒沉睡的村庄。离开村子后,我们回头看,西递离我们越来越远,就像西递正在消逝的历史。
(2017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