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口村位于兴安市花江瑶族乡水布村委会的一座山脚下。在这座山的深处,有一个农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经常来这里放松。他们喜欢这里,不仅是因为它美丽的风景,还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五个聋人经营的。
聋人经营农场,但普通人不懂手语。他们如何与客户沟通?顾客如何理解订餐和住宿的要求?带着这些疑惑,9月17日,笔者流浪了100多公里,来到了铜陵口村的这个农场。农场位于一座青山脚下,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绿水和入口处四个大小不一的鱼塘。周围的农场被云雾笼罩,宛如一幅风景画。
农场的主人是冯,44岁。他是铜陵口村人。父亲冯桂华说,很多年前,儿子在桂林一所聋哑学校读书,认识了很多聋哑同学和校友。毕业后,儿子到处打工谋生。
2015年初,冯邀请几个学生到村里玩。没想到,同学们发现这个村庄四面环水,宛如仙境,非常美丽。同学陈明生提了个建议:我们合伙开个农场吧。冯不等同意,就绕了过去。
冯桂华说,2015年3月,他们开始破土动工建农场。“总投资近200万元,我全家花了80多万。”冯的兄弟姐妹,还有其他一些远房亲戚朋友,你有一万元,他有五千元,他也凑了一些钱支持冯创业。
冯的同学,也是聋哑人,也花了将近一半的钱建了这个农场。2015年底,聋哑人冯、赵长玉、秦树斌的养殖场正式开业。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自南京、桂林和桂林泉州县。
农场的主要业务是休闲、观光、吃鱼和住宿。鱼是从外面的水库买的,放在流动的山泉塘里“养瘦”再给顾客煮。“比如原来10斤的鱼,应该养到六七斤再卖,因为这里水质好,养出来的鱼特别新鲜。”冯桂华说。此外,他们还提供土鸡和蔬菜。
通常,他们也种水稻。除了自己吃,山上种的天然绿色大米也提供给顾客。
聋哑人不能听也不能说。一旦他们接到顾客的订单,他们就会把准备好的菜单递给顾客选择。如果遇到特殊要求,比如顾客想吃酸辣鱼而不是清汤鱼,他们会给酸辣鱼或者清汤拍照,给顾客另一种选择,或者用笔写字交流。如果有其他要求,双方真的很难沟通。他们还邀请了两位懂手语的村民与他们交流。
当顾客吃饭的时候,冯会在小本子上写一些字,并询问顾客关于饭菜的味道,或者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他们是否喜欢再次光临。
此外,他们的房子建在独立的山林里,每个房间都是独立的“别墅式”,有大床、液晶电视和卫生间等。因为地势相对较高,视野开阔,就像空中楼阁,睡在床上可以数星星,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风景。
冯桂华还说刚开业的时候生意不好,现在慢慢好起来了。"月净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有客户说,几乎每个月都来农场休闲,五个聋哑人开农场,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这种不向生活低头,努力拼搏的精神值得敬佩。(来源:桂林日报。如需联系或了解路线,请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查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