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系统研究部署。会议强调:“要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立足现有村庄基础,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建设,加快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化生活条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从加强宣传教育、因地制宜、构建长效机制入手,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生态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是思想的先导。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最普惠的福祉,是乡村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大优势。要全面优化农村环境,必须提高农民生产发展观念。要通过广播、张贴标语、讲课等方式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从而增强农民自觉的环保责任意识,树立保护与发展相统一的理念,认识到Lucid水域和郁郁葱葱的山脉是无价的资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而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影响或破坏,积极参与地方环境治理。
着力控制和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态环境。“当你不违抗农民的时候,如果你不在山谷里吃饭,你就不能吃鱼和乌龟。到时候斧子不能用。”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金山银山,更需要青山绿水。只有因地制宜,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处,构建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双赢局面。要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确定不同地区的具体目标、重点、方法和标准,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和创造性。要保持现有生态平衡,利用好各类生态资源发展经济,不过度破坏、盲目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内化外化,因地制宜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立长效机制和全面治理保障体系。农村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战成事”,需要持之以恒、长期努力。要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采取严格措施、严格责任、严格奖惩,将环境卫生维护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建立规范有序的保洁队伍,增设垃圾箱、垃圾场、填埋场,确保垃圾不落地,乡村更加美丽。同时,要通过建立机制、制定规则、加强管护等方式巩固整治成果,全力打造清新、整洁、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新环境。着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共同建设美丽舒适幸福家园。(晋阳。com
文本/吕德明)
编辑: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