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江南春本人
《抢占心智》的作者是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
江南春1991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4年进入广告行业。
通过经营广告代理业务,江南春积累了广告行业的经验和原始资本,并于2003年创办了经营电梯广告业务的分众传媒。
此后,分众传媒被软银投资,并于2005年在美国上市。
上市后,分众展开了大规模收购。先后收购了从事类似业务的聚众传媒、从事类似业务的框架传媒、从事门店广告的西城传媒,在电梯媒体市场占有率最高,达90%。
在此基础上,分众传媒收购了当时中国十大互联网广告公司的前六名,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移动广告公司。
分众传媒的后期收购并不成功,不得不提商誉的高额减值,而且由于部分收购还涉及关联交易,被某著名做空机构做空,导致市值大幅下跌。后来分众传媒通过私有化从纳斯达克退市。
2016年,分众传媒通过七喜控股在a股上市。
江南春自称“定位理论”.
信徒们,这一点从这本书的书名《抢占心智》也可以看出来,因为按照《定位》理论的作者特劳特的说法,定位就是占领消费者的心智。
这本书的内容是江南春在创业机构“黑马训练营”的讲座。为了论证观点,书中还引用了很多案例,阅读理解起来并不难,看完整本书也不会花太多时间。
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基于定位理论的分众传媒的商业逻辑和江南春的核心营销观”.
02
分众传媒的商业逻辑
特劳特老师曾经讲过“与显而易见的真理反向走”'s的差异化定位概念。
分众传媒的核心商业逻辑就是基于这个理念。
基于对这个概念的深刻理解,江南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独特的广告媒体形式——电梯媒体广告,这是分众传媒现在的核心业务。
分众传媒差异化定位的商业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当所有品牌都通过大众媒体广告来实现更广泛的传播时,分众提出了聚焦细分受众's传播理念。
对于两者的区别,江南春做了形象对比,以引起品牌的思考。
江南春表示,同样的营销预算,品牌可以选择放在央视,以达到10亿人看3次广覆盖的策略,或者1亿人看30次聚焦核心主流人群的策略,分众传媒可以达到后一种效果。
后一种效应符合埃弗雷特罗杰斯的“创新扩散”'s传播模型。
根据分众覆盖的1亿核心主流人群数据,所谓的“引爆主流靠分众”效应可以通过在分众媒体投放广告来实现。
其次,在媒体行业,强调“内容为王”的理念,奉行通过优质内容吸引消费者,然后插入广告的方法论。分众倡导“渠道为王”,分众的渠道是电梯。
分众传媒的逻辑很简单,充分利用在等电梯、乘电梯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播放广告。
而且电梯间、电梯里的大屏幕、框式媒体只是循环播放广告,没有创造内容,但这种特殊的时空可以达到强迫消费者观看广告的效果。
第三,在公众认知中,户外广告的效果主要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分众传媒放弃抢占有限的优质地理位置,而是选择占领“必经生活轨迹”-the电梯,这是一个细分的群体。
无论是写字楼、公寓还是高品质住宅区的电梯,基本上都是核心人群每天必经之地,不追求地理位置好也能到达" 必经"、“高频”。
效果。
在此基础上,分众传媒后来发现的门店广告业务和影院预映广告业务,基本都是基于以上三个思路。
这三个差异化的定位是分众传媒的核心商业逻辑和商业方法论,用“主流人群”、“必要”、““高频””、“低干扰”四个字来表征
任何影响或威胁到这四点的事物或趋势。
,都会弱化分众传媒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仅有这四点,还不足以支撑起分众传媒的业务价值,所以江南春因此发展出了服务于分众传媒业务模式的核心营销观。
03
江南春的核心营销观
江南春的核心营销观的理论基础同样是来自于定位理论。
定位理论认为,相对于产品优势和渠道优势而言,在同质化的时代,竞争的核心要素是 “差异化” 。
从逻辑上讲,定位理论是对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所提出的“差异化战略”的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拓展。
消费者对差异化的认知,最终的载体就是品牌,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存在于其心智之中,一旦建立,就不容易被改变。
对此,江南春在书中讲到:
> “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应该是用户认知,因为有认知才能有选择,用户的认知成本才是企业经营的最高成本。”
这就是 “抢占心智” 的最主要的理由。
在商业实践中,无论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瓜子二手车,还是“零糖零卡零脂”的元气森林气泡水,都是品牌成功占领消费者心智的成功案例。所以,江南春讲到:
> “真正的品牌,能够在用户心智中实现预售。”
抢占心智的第一步是差异化定位。
江南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书中给出了四个方法,分别是 “封杀品类”、“占据特性”、“聚焦业务”、“开创新品类 ”。
“封杀品类”的方法,适合于没有领导品牌的行业,此时可以通过封杀品类的方法在消费者心智中 建立“行业”等于“品牌”的认知 。
江南春在书中这样讲到:
> “你创造了新的、有用的、有价值的模式和信息时,要用最简单、最高效的方式暴力刷屏,直接打进消费者心智,抢占别人可能抢占的位置。时间窗口和饱和攻击的力度是两个关键点,打进消费者心智之后让其他竞争者无路可走,这是创新品牌的成熟做法。”
神州租车就是在通过这个方法,通过分众的电梯媒体实施饱和攻击,从而超越一嗨租车,成为跃升为市场领导品牌的。
“占据特性”是在“封杀品类”策略无法使用时的次优选择。因为行业中已经有领导品牌,所以需要通过 “找到一个特性,并牢牢占据他“ ,以体现差异化。
比如加多宝的广告词“怕上火喝加多宝”就是占据特性这一方法的最好体现。
“聚焦业务”的方法来自于定位理论中 “品牌应保持较为狭窄的聚焦” 的理念,品牌聚焦可以帮助品牌在消费者的心中建立起更专业、更专注的形象。
霸王植物洗发露,主要聚焦于防脱发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对此,江南春给出了需要注意的三个细节:
有充足的市场空间(太过小众则无发展)、别选择太热的风口(竞争激烈)、不要尝试进入管制太强的行业(难度太高,规则变化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开创新品类”,在此,江南春引用了美国品牌大师戴维阿克的话来做说明:
> “竞争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做得比其他品牌更好、更受欢迎;第二种是基于品类或子品类创新,通过消费者对品牌的偏爱程度排除竞争对手。”
此种方法最成功的的案例就是九阳开创了豆浆机这一品类。
在江南春的领导下,分众传媒努力的向顾问型公司靠拢,因此,分众传媒深度参与到客户所投放广告的策划,甚至很多品牌的广告策划本身就是江南春亲手操刀的。
所以,在等电梯的时候,对照上述四个方法再来看电梯屏幕中所播放的广告,然后判断某个广告到底属于哪种类型,倒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抢占心智的第二步是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和传播策略。
江南春提出要选择和优化渠道,并给出了 “左手抓资讯模式,右手抓生活空间” 的策略。
选择和优化渠道的本质是如何充分高效利用市场推广的预算的问题,其中主要涉及产品的目标人群画像,以实现广告投放的精准化。
而江南春的左右手策略,本质是有限资源分配原则和效果最大化的策略。
在江南春看来,在现代的传播趋势中,资讯模式是消费者主动获取信息的模式,比如社交媒体,适合制造话题、获取关注、获得流量和造势。
生活空间模式是消费者被动获取信息的模式,适合承接话题进行行销。两者的有效结合,会达成巨大的增量效果。
江南春详细介绍了 本来生活网
打造“褚橙”的品牌的例子。本来生活网先是通过各种媒体在社交媒体上造势,在话题引爆之后,通过分众传媒发布广告,引导销售,最终使得褚橙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高达600%。
基于上述策略,江南春成功的将品牌营销的渠道引导至分众传媒,这是由逻辑和案例支撑的江南春的核心营销观,同时也是江南春为分众开拓业务的销售话术。
所以,江南春既是营销大师,又是一名优秀的销售经理,通过定位理论将分众传媒和自己的核心营销观联系起来,形成了分众传媒商业模式的闭环。
最后,江南春也借两种模式的对比,坦诚的分享了他对于分众商业模式的真实观点。
关于这点,他这样讲到:
> “我始终认为分众是一个二流公司,无法做出伟大的事业,因为伟大的公司做的都是资讯模式,我们想要挤进去并且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江南春也提到了分众的优势:
> “但主动资讯模式永远处于不断革新与被革新的轮回之中。而生活空间确实不太容易被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