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稳扎稳打 科学家成功破解嫦娥六号月壤“黏性之谜”
创始人
2025-11-25 11:02:44
0

央视网消息:还记得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的“神秘月壤”吗?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这种比撒哈拉沙漠干燥上万倍的土壤竟有点黏糊糊的,还能结块,而且让它产生黏性的原因还不是水。最近,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成功揭开了这一谜团。

微观世界中发现月球背面月壤有着独特的“体质”:它的颗粒更细腻。如果把月球正面的月壤比作“沙子”,那背面的月壤则更接近“面粉”。在干燥的情况下,抓一把沙子,它会轻易从指缝流散,而面粉更容易在手中结成小块。

不仅如此,背面月壤的颗粒形态也更复杂。它们棱角分明、表面粗糙,显著增大了颗粒间的摩擦效应。同时,这种“又细又糙”的特征使得静电力等作用凸显,造成土体表现出明显的黏性特征。和我们通常认为的水可以让土有黏性不同,在月球上是静电力等多种作用让月球月壤有了黏性。

由于潮汐锁定,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脸”,它主要由辽阔的玄武岩平原构成,称为“月海”;而永远隐藏的背面则是一片布满高山和陨石坑秘境,这片秘境可能承受了更为严酷的太空锤炼。

首先是撞击的“锻造”。月球背面可能承受了更频繁、更剧烈的陨石轰击,构成月球背面山川的斜长岩矿物与正面的玄武岩不同,受撞击时极易产生许多棱角分明的细小颗粒。其次,月球正面能“蹭到”地球磁场的部分庇护,而背面则完全暴露在带电粒子、陨石和微陨石的宇宙环境中,持续不断地“轰击”使月壤颗粒充分破碎,熔融,溅射、混合,最终锻造出月球背面的细腻且粘稠的月壤。

这项研究不仅揭开了月壤的“黏性之谜”,更对未来月球背面的探测、着陆乃至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央视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日本持续囤积远超民用需求钚材料...     近期日本的一系列军事动向在国际上引起高度关注。除了对“无核三原则”表态模糊外,长期制造、储存...
俄罗斯回应“28点”变“19点...   据多家美国媒体24日报道,美国和乌克兰方面前一天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谈,将美方就结束乌克兰危机所提...
中国探月稳扎稳打 科学家成功破... 央视网消息:还记得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的“神秘月壤”吗?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这种比撒哈拉沙漠干燥上...
健康解读·“疫苗+卫生习惯”双...   央视网消息: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当前,全国的流感活动进入较快上升阶段。流感病毒出现变异了...
新华时评|践诺于行,共同应对气...   新华社巴西贝伦11月24日电 题:践诺于行,共同应对气候治理“行动赤字”  新华社记者张晓茹 吴...
世界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   天山一直是南北疆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它的存在严重阻隔了南北疆的交通。乌尉高速今年年底即将全线通车...
制度红利释放服务出口潜能   近年来,随着中国积极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社区治理来了“生力军”(贯彻四...   晚上10点多,上海市宝山区淞南十村小区,社区党总支委员、居委会主任张爱珍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
特朗普要求与高市早苗通话   环球网援引日本富士新闻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将于11月25日通话,日本政府正为...
一级致癌物超标9000多倍!这...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接诊了几位患者,因长时间佩戴合金饰品引发了皮肤红肿、瘙痒、脱皮等过敏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