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之父”詹姆斯·沃森逝世,享年97岁, 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获诺贝尔奖,多次到访中国,称赞中国人科研能力很突出
创始人
2025-11-08 12:22:18
0

  据第一财经消息,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证实,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DNA双螺旋结构共同发现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詹姆斯・沃森(James Dewey Watson)于当地时间2025年11月6日逝世,享年97岁。沃森曾多次访问中国。

  詹姆斯•沃森,1928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1947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得动物学学士学位。

  1953年4月25日,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核酸的分子结构——DNA的一种可能结构》的短文,首次揭示出人体DNA的双螺旋结构。

  这一壮举被196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彼得•梅达沃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DNA的双螺旋结构学说,成为点燃医学、打击犯罪、家谱学和伦理学领域一场革命的导火索。

  因为这项发现,沃森、克里克、莫里斯•威尔金斯于1962年共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两位科学家已于2004年去世。

  沃森曾多次到访中国,深圳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乐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他曾表示将按照冷泉港实验室的模式建设该中心,设立研究癌症、基因等领域的多个实验室,争取在短期内建成一个聚集上千名科学家的世界级生命科学中心。他说,希望把全世界顶尖科学家与中国效率结合起来,实现终结癌症的目标。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沃森说,中国人科研能力很突出,美国各大研究机构中的生命科学家大约有15%是中国人。他希望中国科学家成为中坚力量,而中国强大的化学制药基础可为生产普通人支付得起的癌症药物带来便利。

  2019年,90岁的沃森在一则纪录片中表示,黑人和白人在智商测试中存在平均差别,他认为这种差别来自遗传。其所在的冷泉港实验室剥夺其荣誉教授等头衔。

  极目新闻综合第一财经、新华社、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逝世...   据第一财经消息,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证实,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DNA双螺旋结构共同发现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委书记姜新军...   《兵团日报》近日消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二十届中央纪委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
“他为什么要避让?”合肥交警一...   “他为什么要避让  你变道他直行  他一直在他车道内  没别你车子  反而是你在别车  变道还不...
总台记者探访丨十五运会澳门赛区...   十五运会即将正式开幕,澳门赛区所有筹备工作全面就绪,空手道、乒乓球等项目已率先拉开帷幕。赛场内外...
国际观察|“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随着中国持续推出各项免签安排、签证优化等政策措施,越来越多外国朋友走进中...
第八届进博会|书写计利天下的进...   新华社上海11月7日电(记者闫洁 钟雅 赵望轩)在第八届进博会秘鲁国家馆,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
记者节特别策划|烽火新闻人   八十多年前  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  一群新闻人挺身而出  烽火硝烟中 以笔为刃 以墨为枪  成...
“练肌肉”还是“养气血”?年轻...   20岁的何一丁最近陷入了两难境地:“我有健身的习惯,但最近因为月经不调去看中医。健身教练说让我‘...
政府“停摆”致全美7日约千架次...   当地时间7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38天。“停摆”导致空中交通管制员和地勤人员短缺,美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