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物见精神·有声手账】一件石日晷里蕴藏的延安智慧
创始人
2025-10-24 21:19:56
0

  【赓续星火 再启新程——信物见精神】

  本期信物:马列学院用过的石日晷(延安革命纪念馆藏)

  日晷是我国古代简单的计时器,这种依据太阳投影移动规律计时的工具,曾陪伴人们度过漫长时光。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展陈中,同样有着一件特殊的石日晷,它并非古代遗存,而是抗战时期马列学院曾使用过的革命文物。这件一级文物不仅是延安时期艰苦岁月的见证,更承载着老一辈革命者因地制宜、攻坚克难的智慧。

  石日晷长78厘米、宽41.5厘米、高15.8厘米,通体为砂石质。其半圆形的“表盘”上刻有12个方格,以数字“12”为中心,左侧依次排列“11—7”,右侧则为“1—6”,每个方格又细分为6个小格,在数字“12”正下方,还留有一道石槽。

  这件石日晷虽形制朴素,但却藏着实用的巧思。据介绍,其制作过程为:在长方形石块上画出半圆,于圆心处竖一根短棍。晴天时,短棍的影子会随太阳升落而移动,再根据影子每小时移动的位置刻下标记、写上数字,1—12代表钟点,每两个数字间的6个小格则分别对应10分钟。这样一来,只需观察短棍影子所在位置,便能读出大致的时间。

  资料显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长期处于敌人的封锁包围中,经济极度困难。彼时,不少中央机关缺乏钟表报时,计时不便成为影响工作与学习的实际难题。为破解这一困境,一些同志便效仿古人以日晷计时的办法,制作了这件石日晷。在它诞生后,干部学校、中央党校和自然科学院都曾使用过。

  尽管受天气影响,它提供的时间并非绝对精准,却有效缓解了当时的计时难题,成为艰苦环境下保障日常运转的“简易时钟”。如今,这尊历经沧桑的石日晷,早已超越计时工具的属性。它静静诉说着延安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成为教育后人、铭记历史的最好例证。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统筹:雷渺鑫 制作:雷渺鑫 设计:杨经国

  资料来源:新华社、“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延安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车企业报销加油费怎么佐证真... 无车企业报销加油费怎么佐证真实首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的公告》强调,税前扣除凭证必须真实、合法且...
【信物见精神·有声手账】一件石...   【赓续星火 再启新程——信物见精神】  本期信物:马列学院用过的石日晷(延安革命纪念馆藏)  日...
外媒关注四中全会公报:科技自立...   中新网10月24日电 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国际主流...
全球连线|瑞典“新农人”在大理...   七年前,来自瑞典的陈派与家人在中国旅行后选择定居云南大理。从最初听不懂中文的异乡客,到如今能说流...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第23天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第23天:空管停薪、食品券将耗尽,负面影响扩大。
海拔4600米!西藏扎杂村:变...   中新网山南10月23日电 题:海拔4600米!西藏扎杂村:变化里藏着被看见的“温度”与“力度” ...
甲状腺癌都很“温和”……是真是...   甲状腺癌在民间有“懒癌”“最幸运的癌”之称。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得结合具...
大国五年|科技创新,澎湃新质生...   “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海斗一号”万米海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光伏风电装机量等多项指标领跑世界…...
“林下生金”,看生态与产业如何...   【美丽中国大写意】  光明网记者 张佳兴 焦子原 张梦凡  编者按  华夏大地,山川锦绣,沃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