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守拙与创新的科学人生启示
创始人
2025-10-21 11:13:09
0

2025年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北京辞世,享年103岁。这位被誉为“20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的科学巨匠,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执着的求索精神,深深影响了整个物理学界。杨振宁以“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治学格言为座右铭,在漫长的科研生涯中,他坚持用简单而有效的方式解决复杂的问题。

在西南联大时期,杨振宁常常在煤油灯下潜心研究,演算出许多重要的物理公式。他对“宇称不守恒”假设的坚持,虽在当时遭遇了诸多质疑,但最终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即使在晚年,杨振宁依然保持着对科学的好奇心,常常追着年轻的研究者们提出问题,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无尽渴望。

杨振宁的学术生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守拙与创新”关系的范本。守拙,意味着在复杂的科学问题面前,保持一种简单、纯粹的思维方式;而创新则是在这一基础上,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寻求新的解决方案。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守拙使得我们在研究中不迷失方向,而创新则推动我们不断向前。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守拙与创新”的重要性。在学习某个新领域时,常常会遇到许多挑战与困难。最初,我尝试着用各种复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但往往事与愿违。后来,我逐渐意识到,简单的思考和方法往往能让我更快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因此,我开始学习从基础出发,逐步深入。这种“守拙”的态度让我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同时,创新也并非一蹴而就。就像杨振宁在科学探索中所展现的那样,创新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不断的实验。它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突破,更是对传统思维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真理的追求,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但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基础的重要性。

杨振宁的故事不仅仅是科学的传奇,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追求卓越的激励。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在生活中,守拙与创新都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简单的心,去理解、去探索,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看5.2%背后的“稳”“进”“...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主基调没有改变,高...
伊朗最高领袖拒绝美国重启伊核谈...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资料图)  当地时间20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拒绝了由美国总统特朗普提...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何以中国丨“金龟婿”的来历,竟...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博院(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枚小巧的铜龟符,别看它只有4.15厘米长、1....
杨振宁:守拙与创新的科学人生启... 2025年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北京辞世,享年103岁。这位被誉为“20世纪物理学的...
数说“十四五”水利事业“含金量...   央视网消息:泱泱华夏,治水兴邦,水利兴则天下安,水利强则民生稳。“十四五”以来,我国已建成世界上...
南欧九国呼吁确保人道主义援助进...   地中海地区欧盟国家领导人会议20日在斯洛文尼亚海滨城市波尔托罗日举行,呼吁确保人道主义援助不受阻...
“中国绿色创新既造福本国,也惠...   “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
西海固的秋天   吴忠市红寺堡区周新村村民在晾晒黄花菜。  谭佳亮摄(人民视觉)  吴忠市红寺堡区扬水管理处红三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