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退休后的生活有多奢靡?从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变成身家数亿的富豪,退下来后的他似乎把“名气变现”这件事做得比在任时还疯狂。
他在2008年以“改变”的口号走进白宫,成为全球瞩目的平民总统。出身于混血家庭,童年因肤色而遭受歧视,靠奖学金读完哈佛法学院,这段经历被很多人视为励志故事。任期八年间,他推动医保改革、振兴经济,还意外拿到诺贝尔和平奖,光环一时无两。不过,谁也没想到的是,一旦卸任,这位看似完美的领袖竟然把理想转化为钱途,成为一个“赚钱机器”。
卸任第二天,奥巴马就宣布了与米歇尔的高额回忆录合同,合同金额约6000万美元,书还没写完,出版社就已经把钱打了过来。回忆录上市首周就卖出大量,达到约300万册,夫妻俩在这笔版权收入上躺着数钱,似乎比在任时的成就更耀眼。
真正的“大头”来自演讲与出场费。从华尔街投行到印度科技公司,奥巴马对露面的价格高得离谱:露脸费大约50万美元,单场演讲约120万美元,合影一张则约人民币20万元。甚至有人说他来者不拒,连前总统的形象立牌都成了某些活动的“收费道具”。
钱来得太快,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奢华。奥巴马夫妇先是在华盛顿特区买下了一处豪宅,花费约810万美元,带私人花园。紧接着又在马萨葡萄园岛买下海滨别墅,花了约1500万美元。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在夏威夷的度假庄园,总价约3000万美元,占地约12亩,泳池的规模甚至被比喻成比足球场还大。四处豪宅加起来,总价超过6000万美元,但让人吃惊的是,维护这些安保、保镖等费用,居然由政府承担,因为卸任总统享有终身特勤保护。这种“公费豪宅 私家生活”的组合,被不少人视为公职与私产的界线模糊。
对公众而言,更令人震惊的不是钱的多少,而是他在言行上的分裂。纪录片里谈社会公正,转身却在沙特财阀的私人派对上站台,短短几小时就能拿到约200万美元的报酬。如今,外界普遍认为他的身家已经保守估计超过4亿美元,福布斯也把他评为史上最会赚钱的前总统之一。不过,围观者的声音并非全是拍手称赞——也有人质疑:天价演讲费背后是不是存在变相的政治献金?豪宅交易是否有避税嫌疑,是否通过空壳公司降低税负?对这些指控,奥巴马和他的团队通常把问题推给“团队决策”,自己则保持相对低调。
这场从白宫到金库的转变,折射出一个更深的问题:精英阶层如何用理想包装野心,利用政治资本实现财富积累。有人说,奥巴马把权力变现的能力教给了全世界;也有人认为这正暴露了体制内的漏洞与矛盾。
现在,这位前总统的社交账户仍在更新,但评论区却以两派分化而著。有人羡慕他“躺着赚钱”的人生;也有人问,当年抨击华尔街贪婪的人,为什么现在变得比他们还贪?也许奥巴马自己也在反思:退休以后才发现,成为总统,或许是性价比最低的一份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