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光炎,原名蚁光炎,出生在1879年的一个贫困家庭,经历了艰难的童年。在家境极为贫困的情况下,他失去了父母和兄长,从小便由姐姐和长嫂抚养成人。尽管生活贫困,他从未停止过努力和追求。
3岁时,蚁光炎便失去了父母和兄长,而家里的生计全靠他微薄的劳动收入来支撑。家里没有书可读,9岁时他匆匆上了三个月的村塾便辍学。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他从10岁起便承担起了繁重的家务劳动,日复一日,直到他17岁。
1895年,正值清政府动荡之时,国内的困境让许多有志青年纷纷选择“出国热”。蚁光炎也决定离开祖国,怀着改变家族命运的决心,踏上了远赴海外的道路。他最初来到柬埔寨,在一家酒厂做勤杂工。那时,他的收入微薄,常常只能节俭度日,甚至为了节省一文钱,他只能忍受一天吃两顿仅有粥的苦日子。即便如此,他依然毫不懈怠,努力工作,积攒起了些许积蓄。
几年后,他前往泰国,在一家酱园继续打工。凭借着勤奋和努力,他逐渐获得了老板的赏识,很快就晋升为领班,开始掌管公司的业务和进出口事务。看准泰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机会,他用仅有的300泰铢购置了一艘二手货船,开始了自己的事业。经过几年拼搏,他的商业帝国迅速扩展,船务、工厂、贸易等业务遍布东南亚,他成为了当时泰国华商中的佼佼者。
然而,1940年代初期,祖国陷入了空前的灾难——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蚁光炎虽远在异国,但内心深感痛楚。他决定不仅要从经济上支持祖国,还要积极参与抗日运动。他将所有的公司业务交给妻子和侄子打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抗战救国行动中。作为中华总商会主席,他首度动员了所有泰国华商捐款、捐物,支持祖国抗战。蚁光炎捐赠了大量的物资,甚至用他自己购买的汽车将救援物资送往战区。他不仅捐款捐物,还鼓励华侨返回中国参军,参与抗战。
蚁光炎的努力不仅限于捐款捐物,他还大力倡导抵制日货,极大地削弱了日本的经济力量。此外,他领导了泰国华商为抗战公债募集资金,筹集的捐款总额达到600万元,并促使成千上万的青年华侨回国参战。
然而,正是他在抗战中的卓越表现,引来了日本特务的追杀。1939年11月,蚁光炎在曼谷遭到暗杀。那一晚,杀手潜伏在剧院外,等着他接妻子离开时发动袭击。枪声响起,他中弹倒地,因伤重不治。临终前,他向妻子平静地说道:“我虽死,你们不用痛心,中国必定胜利!”他临终的这15个字,成为了他不畏生死、为国捐躯的见证。
蚁光炎的一生,虽短暂却意义深远。他不仅为祖国的抗战事业贡献了自己的财富和生命,而且还广泛捐资助学,帮助社会。创业初期,他便投身公益,资助了无数社会福利机构和学校。他大力支持华侨文化和教育事业,在家乡创办了南洲小学,并资助建立了许多社会机构。蚁光炎始终认为,自己的一切财富都来源于社会,理应回馈社会。
尽管他早逝,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却永世传承。蚁光炎的侄子蚁美厚继承了他的事业,继续为祖国贡献力量。1949年,蚁美厚作为最年轻的侨领,亲自出席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见证了祖国的崛起。
蚁光炎的英雄事迹,被人们铭记在心,他不仅是华商的代表,更是伟大爱国精神的化身。他的事迹在曼谷和汕头建立了纪念堂,并刻上了“爱国忘身”四个字,时刻提醒着后人,英烈的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