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69年,开国中将的女儿迫于压力离了婚,晚年后悔:是我一生之痛
创始人
2025-10-11 16:24:47
0

1964年秋天,王戈征在“四清”运动中因为家庭背景和父母的问题,感到心力交瘁。他整天担心自己会被组织怀疑,甚至担心影响到自己的党籍。而他的妻子孔淑静,尽管是开国中将孔从洲的女儿,却并未过多担心这些问题。在她眼中,丈夫王戈征从十几岁就参军工作,工作上十分尽责,甚至多次因工作过度而累倒。她觉得丈夫是个踏实的人。

然而,事态发展得远远超出了孔淑静的预期。一次,有人对她说:“你哥哥找了毛主席的女儿这样背景的家庭,而你却嫁给了一个出身不好的男人,还面临着很多问题……”这让孔淑静心生羡慕,想到了自己哥哥与嫂子的爱情故事,以及毛主席对他们夫妻的关爱。她也觉得毛主席待哥哥十分亲切。有一次,孔令华在北京郊区的黄土岗公社劳作了一个多月,回到北京时,头发和胡子都长得很长,毛主席破例让自己的理发师为他剪发,还在吃饭时特别为他夹菜。李敏看到这一幕,感到有些不满,开玩笑地对毛主席说:“爸爸,您可不能偏心啊,怎么只给他夹菜?”毛主席笑着回应:“这是奖罚文明,不劳者不得食嘛!”

孔淑静并没有为丈夫的出身而感到自卑,她依然对自己的婚姻感到满意。她和王戈征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感情也一直很好,家庭氛围温馨。女儿曾经看到妈妈签下离婚的文件时,哭着说:“爸爸有什么错可以改,为什么不能让我们一家三口一起生活?”那时,王戈征正在南京接受审查,看到妻子和女儿后,他尽力解释自己不想离婚,但最终还是没能改变命运。

或许是因为有了孩子,孔淑静开始对未来的选择更加慎重。她不再像结婚时那样冲动无畏,而是开始思考更多的可能性。1957年反右运动后,王戈征曾给孔淑静写过一封信,信中提到:“我们两家的差距太大,或许我们应该分手。”那时,他们的关系还只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孔淑静并没有太在意,仍旧保持着与王戈征的联系。某天,孔淑静收到王戈征的来信,得知他生了一场重病。她心急如焚,立刻赶往王戈征所在的城市,并将他送进医院治疗。

当时,医院的探视规定很严格,每次探访都要填写病人与探访者的关系,关系亲密的才能随时探望,否则只能在规定时间内见面。那段日子里,孔淑静全心全意照顾丈夫的身体,也开始思考自己和王戈征的关系,逐渐意识到“名分”的重要性。王戈征出院后,两人便匆忙登记结婚,没有通知父亲和哥哥,婚礼当天也没有客人,只有邻居送来的一面镜子。1960年末,孔淑静怀孕了,但她一开始并未意识到是怀孕,而以为自己生病了,甚至去了医院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知道自己怀了孕。1961年,孔淑静生下了女儿。尽管有了孩子,孔淑静依然没有放弃工作。但因为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她一次在凌晨回家时,竟在给孩子喂奶时睡着了,结果不小心将孩子摔了下来。孔从洲听到声音后,赶紧从房间里跑来,既批评了女儿,又心疼地说了一些感人的话,这让孔淑静深感愧疚。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孔家遭遇了不少困难。1967年7月,孔从洲被列为审查对象,接着周总理亲自下令:“孔从洲同志在‘西安事变’中有功,要打倒关押他,要我知道,报毛泽东主席批准。”有了总理的批准,孔从洲免于被关押,但他被免去了炮兵职务。与此同时,孔淑静被剥夺了工作权利,被要求交出办公室钥匙,转到生产队劳动改造。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李敏住院,孔令华受到批斗,没法照顾李敏,便请妹妹孔淑静去代为照顾。孔淑静在劳动改造期间,得了严重的关节炎,但她仍借着外出看病的机会,去医院看望嫂子。她和李敏在病房里紧紧相拥,泪如雨下,互相鼓励。

正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孔淑静和王戈征最终走向了离婚。1976年10月后,王戈征的冤屈得到了彻底平反,但此时两人早已离婚多年。多年后,孔淑静坦言,她婚姻的失败与自己当初在爱情上的不坚定和违心有很大关系。虽然两人已经无法再走到一起,但孔淑静仍然关心着王戈征的生活。1995年11月,她去探望王戈征,这是他们26年后的第一次见面。王戈征虽然表面上表示理解孔淑静当年的苦衷,但话语中也带有些许埋怨:“也有一些人顶住压力,坚持没有分手。”

孔淑静后来嫁给了张世参,这位解放军普通干部出身的男人性格朴实,对党和军队非常忠诚,但也十分孤僻,很少关心家庭,沟通也很少。两人结婚后育有一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孔淑静对张世参的感情逐渐淡化,但由于多种原因,他们并未选择离婚。晚年时,孔淑静表示自己有两个遗憾。其中之一,就是自己的儿子未能参军。尽管她单位有名额,她依然没为儿子争取,反而觉得应该让孩子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另一个遗憾则是与王戈征的分手,她觉得这不仅伤害了王戈征,也给女儿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更后悔的是,在离婚后重新组织家庭。

岁月如梭,往事已成回忆。如今,孔淑静已88岁高龄,愿她健康、安享晚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何以中国丨“金龟婿”的来历,竟...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博院(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枚小巧的铜龟符,别看它只有4.15厘米长、1....
杨振宁:守拙与创新的科学人生启... 2025年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北京辞世,享年103岁。这位被誉为“20世纪物理学的...
数说“十四五”水利事业“含金量...   央视网消息:泱泱华夏,治水兴邦,水利兴则天下安,水利强则民生稳。“十四五”以来,我国已建成世界上...
南欧九国呼吁确保人道主义援助进...   地中海地区欧盟国家领导人会议20日在斯洛文尼亚海滨城市波尔托罗日举行,呼吁确保人道主义援助不受阻...
“中国绿色创新既造福本国,也惠...   “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
西海固的秋天   吴忠市红寺堡区周新村村民在晾晒黄花菜。  谭佳亮摄(人民视觉)  吴忠市红寺堡区扬水管理处红三泵...
中国经济数据观丨一组数据见证中...   文案:李童 设计:周连涛
月球水从哪里来?这一重要发现开...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开展系统研究,识别出来自太阳系外...
免疫力下降、致癌!炒菜时的这个...   炒菜是家家户户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但错误烹饪方式  比如油过热了、冒烟了再放菜  竟可能致癌、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