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与时代共潮涌,书写治水报国青春华章
创始人
2025-10-11 15:35:18
0

  近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走进河海大学。那些浸润在水文化中的奋斗故事、镌刻在江河湖海的青春足迹,共同勾勒出一所高校以水为媒、以青春为笔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在这片因水而兴的土地上,新时代青年正以奋进之姿,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壮阔江河。

  以水为师,涵养青春报国的精神品格。2025年,河海大学迎来110岁生日。百年仍是青春时,水的坚韧、包容与利万物不争的品格,为青年成长提供着精神滋养。在河海大学,一代代学子从“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中汲取力量,将“天下有溺犹己溺”的情怀升华为治水报国的使命担当。这份源自水文化的价值指引,让青年在面对挑战时能如水般坚韧,在长期攻关中坚守初心;如水般包容,在跨学科协作中破解治水难题。

  以创为刃,激发青春报国的智慧动能。河海大学的青年科研者将智慧播撒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沃土。他们深耕节水灌溉领域,推动水稻灌溉技术实现跨越发展,使该项技术在全国超十分之一的水稻种植区推广应用,实现全生育期节水40%以上、亩均增产14%以上的显著效益。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他们攻克大型泵站关键技术,让江水借助“泵”动力顺畅流向相当13层楼高的落差。从破解良渚古城水利系统奥秘,到构建数字孪生流域,青春智慧正转化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强大动能。

  以行为桨,践行青春报国的实干担当。河海学子将论文写在广袤田野、巍峨坝址与蜿蜒河岸。在陕西石泉中学,研支团成员以知识传递和自身奋斗点亮学生梦想,考上了河海大学,促成了“学生变学弟”的暖心双向奔赴。众多毕业生主动选择扎根边疆能源建设项目一线,或作为选调生奔赴基层。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上万名学子组成千余支团队,身影活跃在防汛抗旱前线、河湖治理现场,用脚步丈量水情,用技术赋能管理。

  以心为炬,传承青春报国的如磐初心。从张謇“治水兴邦”的办学初心,到严恺院士为水利事业近70年的毕生奉献;从早期学人将热血融入民族救亡图存,到如今青年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白鹤滩水电站等大国重器中勇挑重担,红色基因始终在河海人的血脉中流淌。以青春之我,守护江河安澜,这是穿越百年的承诺,也是面向未来的誓言。这种精神接力,让个人奋斗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汇聚成磅礴力量。

  奔涌向前的江河,见证着初心如磐;生生不息的青春,承载着使命如山。当代青年当以理想为帆,奋斗为桨,在治水报国中激扬青春,为民族复兴贡献光热。(钟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何以中国丨“金龟婿”的来历,竟...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博院(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枚小巧的铜龟符,别看它只有4.15厘米长、1....
杨振宁:守拙与创新的科学人生启... 2025年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北京辞世,享年103岁。这位被誉为“20世纪物理学的...
数说“十四五”水利事业“含金量...   央视网消息:泱泱华夏,治水兴邦,水利兴则天下安,水利强则民生稳。“十四五”以来,我国已建成世界上...
南欧九国呼吁确保人道主义援助进...   地中海地区欧盟国家领导人会议20日在斯洛文尼亚海滨城市波尔托罗日举行,呼吁确保人道主义援助不受阻...
“中国绿色创新既造福本国,也惠...   “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
西海固的秋天   吴忠市红寺堡区周新村村民在晾晒黄花菜。  谭佳亮摄(人民视觉)  吴忠市红寺堡区扬水管理处红三泵...
中国经济数据观丨一组数据见证中...   文案:李童 设计:周连涛
月球水从哪里来?这一重要发现开...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开展系统研究,识别出来自太阳系外...
免疫力下降、致癌!炒菜时的这个...   炒菜是家家户户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但错误烹饪方式  比如油过热了、冒烟了再放菜  竟可能致癌、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