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45岁的刘先生遭遇困扰。作为脑梗康复期患者,他平素极为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然而,入秋以来,他持续感觉身体乏力,白天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夜间睡眠浅且易醒,记忆力亦有所减退。刘先生无奈表示:“原以为是换季所致的慵懒状态,经检测,空腹血糖竟达8.2mmol/L。”据其回忆,他患有多年高血压与高脂血症,虽坚持服药治疗,但近期因天气转凉,饮食管控有所放松,运动量也相应减少。经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内泌科检查,主任刘爽判定其血糖波动与换季时生活方式的改变存在紧密关联。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爽介绍:“季节交替之际,人体的代谢功能、激素水平以及交感神经活性均会发生变化,这对血糖的影响尤为显著。”一方面,气温降低会刺激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的分泌,加速脂肪分解进程,进而间接提升血糖水平;另一方面,部分人群在换季之后,饮食结构倾向于高热量食物(如炖菜、火锅),同时户外活动减少、久坐时间增加,能量消耗降低,这也容易致使血糖失控。刘爽特别提醒,像刘先生这类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其血管调节能力本就较弱,血糖波动可能进一步加重脑供血不足的状况,从而出现乏力、嗜睡等症状,需格外警惕。
针对换季期间的血糖管理问题,刘爽给出如下实用建议:
其一,强化血糖监测。对于患有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市民,建议每日测量2-3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若连续2天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0.0mmol/L,应及时就医。
其二,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馒头)的摄入,增加粗粮的比例,多食用绿叶蔬菜,选择鱼、虾、鸡胸肉等优质蛋白质来源的肉类,避免暴饮暴食。
其三,坚持适度运动。每日进行30分钟的快走等中等强度运动,即便在阴雨天,也可在室内进行拉伸活动,避免久坐。
其四,保持规律作息。确保每日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打乱生物钟。刘爽强调:“换季是慢性病的‘波动期’,基础病患者务必提前做好监测与管理工作,切勿等到症状加重才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