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中国创新源头,外资的投资逻辑变了
创始人
2025-09-11 09:17:01
0

  从产品销售、授权许可到产能布局、研发投入加码,再到前瞻性地押注中国初创企业,以共建创新生态圈——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逻辑正在重塑。

  创新源头在中国

  “中国不仅是拜耳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也已经是全球的创新策源地。”近日,拜耳处方药事业部全球业务发展与授权许可负责人尤根·埃克哈特(Juergen Eckhardt)在Co.Lab(全球生命科学共创平台)在华开幕一周年活动上告诉第一财经,中国不仅拥有全球生物医药第二大市场规模,而且其产业链升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在从创新跟随转变为真正的创新源头,引得国际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正因为如此,他们选择在中国成立其全球首个链接风险投资机构的平台拜耳Co.Lab创投联盟,并在活动现场与两家中国生物技术初创企业签约。

  这标志着这家全球制药巨头在华开放创新战略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创新具备走向全球的巨大潜力,要对可能成为行业首发或最优资产及早布局。”埃克哈特说,未来拜耳将持续深化与本地创新力量的合作,推动更多突破性创新,为应对全球健康挑战提供中国方案。

  押注中国创新源头的不只是医药企业。

  作为年收入近920亿美元的全球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近年来在亚太地区持续推动“绿色加速器”项目,构建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百事公司提供应用场景和行业经验,初创企业带来颠覆性技术,风投机构注入战略思维。

  在今年“绿色加速器项目”收获的270份申请中,中国初创企业占比达17%,最终在十强席位中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弓叶科技与Service Enviro SCAD Inc.都是入选的中国初创企业。

  早在2020年,法国电气巨头施耐德电气就通过创赢计划致力于打造集创业孵化、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平台。今年,在聚焦绿色智能智造和绿色能源管理的双营模式基础上,该公司打造了AI+探索营,旨在挖掘AI技术融合行业场景的应用潜力。

  为本土创新链赋能

  面对中国产业链、创新链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演变,外资以往主要靠产品和技术输出的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竞争格局,而通过链接技术、资金及其全球化资源的模式与本土产业深度融合,不仅能让外资企业更好地分享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也有利于推动中国本土生态圈的繁荣与技术进步,形成共赢。

  在埃克哈特看来,生物医药行业本身存在一些共性挑战,比如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等。正是因为困难,更需要通过生态合作来实现更加灵活和可持续的产业发展。

  他提出,拜耳Co.Lab创投联盟一方面希望帮助入驻企业扩大曝光度,更好吸引来自国际创投的资本,为创新项目筹措资金;另一方面将助推中国初创企业链接拜耳的全球研发网络,进而获取全球创新资源,支持中国本土生物医药系统的发展。

  拜耳Co.Lab创投联盟的首批合作方为上实资本、君联资本、IDG资本和康君资本。目前,拜耳Co.Lab在华已携手7家生物医药初创企业,包括前述签约的宇道生物和翱路医药,以及益杰立科、伊米诺康、锐正基因、凌泰氪生物和腾砥生物,至此初步形成了涵盖小分子、核酸药物、环肽药物、抗体平台、基因编辑、AI药物发现等创新技术及赛道的生物医药创新集群。

  作为百事2025年“绿色加速器项目”十佳入围者,弓叶科技创始人兼CEO莫卓亚表示,废弃物复杂多变、标准化不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经济性压力,都是当前中国在处理固废中的难点与痛点。为此,除了依托AI与公司建立的固废数据库等优势,百事“绿色加速器项目”推出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举措,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导师团队指导、专项加速基金扶持以及对接顶级投资机构和产业链资源等多维赋能。随着废旧塑料、废纺、金属等资源的再生利用率不断提高,中国循环经济的庞大规模将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和技术进入。

  莫卓亚认为,中国的循环经济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一方面,国家层面不断出台政策,推动资源节约与再利用;另一方面,消费端和品牌方也在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要求,“循环经济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环保议题,而逐渐成为产业升级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机废弃物处理与可持续资源管理企业Service Enviro SCAD 的CEO徐松雯告诉第一财经,绿色产能替代、废弃资源化产业化以及守护土地根本,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路径。未来5至10年,是产业专家认为的“中国可持续农业体系成型的战略窗口期”。

  然而,在有机废弃物处理方面,产业面临技术瓶颈突出、可持续运营困难、产业链尚未贯通等难点。她举例道,公司目前已在江苏省宜兴市建成了全球首个大田秸秆SCAD技术应用试点工厂,并在百事公司亚太地区“绿色加速器项目”支持下,于无锡市惠山区成功进行了田间种植试点。

  徐松雯认为,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验证,更是一场“可持续农业商业化落地”的深度探索,同时标志着跨国企业与中国本土创新的深度耦合,印证了市场驱动的价值创造是绿色转型的根本动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比走路还简单!每天“坐”10分...   伴随着天气逐渐转凉  你是否总是感觉没精神  双脚冰凉、肠胃不舒服呢?  推荐你试一试金刚坐  ...
这些年轻人为何偏爱“租赁消费”...   租相机、租衣服、租玩具……从数码产品到户外装备,从房屋汽车到母婴用品,在部分年轻人的世界里,一股...
刷屏全网的“最帅兵哥”,是他!   9月3日上午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 国家网信...   央视网消息: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国家网信办聚焦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深入...
秋季“限定”食材 滋阴润燥“担...   哪些食材才是兼顾体重管理的秋季滋养佳品?结合秋季“滋阴润燥”的主旋律和现代健康需求,药师推荐以下...
尤尔曼德重返足球舞台:勒沃库森... 在足球世界中,教练的更迭往往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当新任主帅的履历和战术风格与前任截然不同的时候。最近...
8月份核心CPI继续回升 PP...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国家统计局今天(9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消费市场...
一场雷暴,400多人挤爆医院急...   9月9日,山西太原不少网友发帖称,8日晚雷雨天气过后突发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前往医院就诊。山西白...
这份“国家级超级计划”如何改变...   让餐桌上的粮食更多  让出行更快更便捷  让跨省就医不再难  ……  从“一五”到“十四五”  ...
押注中国创新源头,外资的投资逻...   从产品销售、授权许可到产能布局、研发投入加码,再到前瞻性地押注中国初创企业,以共建创新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