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档案》首次完整入藏日本高校
创始人
2025-07-27 16:24:22
0

2025年7月26日,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发表80周年。当天,“珍爱和平”中日民间交流活动在日本立命馆大学举行。活动现场,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受南京出版社委托,向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捐赠《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以下简称《南京大屠杀档案》)共20册,这也是《南京大屠杀档案》首次完整入藏日本高校。

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由中国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2017年,中央档案馆等7家单位对所藏南京大屠杀档案进行整理、数字化和编排,并出版《南京大屠杀档案》丛书。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介绍说,图书是社会公器,通过图书可以更好地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馆长君岛东彦说,记述客观史实的这些档案资料,为我们今后研究工作提供素材,太有必要了。

日本立命馆大学“立命”二字源自孟子修身立命的思想。二战期间,该校数千名学生曾走上侵华战场;战后,学校深刻反思战争罪责,确立了“和平与民主主义”的教育理念,并设立国际和平博物馆,以此反省日本侵略历史、呼吁世界和平。这种对和平的追求,与中国人民的和平愿景高度共鸣,也让这里成为中日民间共话和平的一个平台。

活动现场,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发表了和平演讲,“为了和平,反对战争展(京都展)”也同步开展,不少日本当地居民前来聆听演讲并观展。

日本观众森永文子说,听了演讲就觉得亲眼见到了大屠杀的现场,特别难受、悲哀。

日本观众木村莉樱说,希望日本的学生更了解这些,我们有和平的责任。

日本立命馆大学名誉教授斋藤敏康说,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去灾难,不能再发生这样的战争,要追求和平。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全家祖孙9口人中有7人惨遭日军杀害,当时8岁的夏淑琴在身中三刀后,因昏死过去而幸免于难。夏淑琴一家的悲惨经历,被当时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约翰·马吉用摄影机记录下来,并载入《南京大屠杀档案》。

△《南京大屠杀档案》丛书

从31年前开始,夏淑琴多次赴日公开做证、揭露战争罪恶。7月26日,她的外孙女夏媛首次赴日宣讲和平。

△接过外婆的“使命”,夏媛在日本立命馆大学宣讲和平

夏媛说:当部分日本人想抹杀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时候,外婆选择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以前都是外婆自己演讲,现在,我要带着我外婆的记忆替她走、替她说。这就是我的使命。

(总台记者 景明)

编辑/马晓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 | 在...   对于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国人来说,西藏意味着什么?  来自西班牙的潘阿里 (Álvaro Pa...
首批有效期20年第二代居民身份...   央视网消息:目前,首批有效期20年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已经陆续到期,2025年是换领的高峰年,多个...
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高原上...   在海拔3600多米的拉萨市曲水县才纳镇,一座现代化的农业园区正悄然改变着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数智新时代 电商新价值|多维赋...   央广网长春7月27日消息(记者舒震 见习记者郭明彤)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新电商产业正成为吉林...
说法丨交通标志不合理,违章不能...   某日,重庆市綦江区的秦某驾驶轿车来到一处丁字路口。见没有禁行标志,便按通常的交通规则和驾驶习惯,...
“这场‘双向奔赴’,奔对了!”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建功西部·毕业季,我们去西部】  光明日报记者 张文攀 闫磊  一场大雨,消...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陈济桓:用...   新华社南宁7月27日电 题:陈济桓:用血肉之躯书写不屈民族魂  新华社记者林凡诗  走进广西桂林...
探访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夫妻管护站...   中新网内蒙古大兴安岭7月27日电 题:探访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夫妻管护站:极地坚守 同心护绿  中新...
中国AI赋能全球 助力多领域转...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各国参会嘉宾表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正用其独特的赋能能力,助力全球产...
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碑揭... 7月27日,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之际,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永定门的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