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徐老师向媒体爆料,他家未到期的电信宽带经常断网,7月份断了6次,8月份以来连续断了4天。于是,徐老师向中国电信举报了投诉,得到的回应是以后终止服务,很烦人。
中国电信表示,频繁断网是因为该区域用于铺设光缆的管道合作方突然终止合作
因此,不可能继续为用户提供宽带网络服务。不过对于这部分用户,电信公司也做了应急预案,可以帮助转移到新的合作伙伴长城宽带或者给予退款。
对于徐老师这样的“融合用户”,工作人员表示,营业厅原本的活动是“办理电信号,赠送0元宽带”,公司也向这些用户提出更换宽带网络,但徐老师并未接受。鉴于徐老师提出解除合同,端口号将转移到其他运营商的宽带网络,费用差额将由Telecom承担,Telecom已上报上级部门,正在等待进一步解决。
自己的锅为何要让用户来背?
稍微懂一点法律知识的人都知道,任何一方想单方面解除合同,都必须符合法律条件。然而,根据电信公司的上述原因,正是电信公司与管道供应商之间的纠纷,使得电信公司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这和用户有什么关系?
电信公司的这一理由既不符合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也不符合情况的变化。其本质是操作风险问题,这是一个应该预见的后果。电信公司也觉得损失很大。此外,根据电信公司给出的方案,如果将部分或全部合同权利义务转移给第三方,中国电信能否保证第三方能够提供与其原公司相同的优质服务?
作为电信服务商,自己的管道服务商停止合作,不是第一时间思考如何继续自己的服务,而是思考如何停止服务这个领域的用户,把自己的问题抛给第三方宽带运营商,让用户付出代价。用户做错了什么,按时足额支付费用,最后被电信公司单方面挽救和抛弃。
优质的服务是制胜法宝
众所周知,同质化时代,优质服务逐渐成为运营商维护现有用户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随着端口号转网的实施,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在不改变号码的情况下,很多人更喜欢使用网速稳定较快、服务好的电信运营商。
虽然中国电信在推出端口号转移业务后的两年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随着5G通信技术的普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或许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用优质的网络和服务抢占更多的用户。因此,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四大运营商之间谁将赢得竞争还有待观察。
所以运营商需要做的是做好自己的服务工作,不要“自作聪明”,迂回应对用户和监管部门。在端口号向网络转移的政策下,运营商尤其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将电信服务视为机遇而不是挑战。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总数接近16亿,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稳定的客户依赖优质的服务。只有服务到位,用户才会选择你,信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