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资料,2010年,中国科协率先联合发起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数据采集项目(以下简称“采集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从近600名老科学家那里收集了信息,获得了大量手稿、信件和视听材料,其中许多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参与征集项目,我总是被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格所感动。‘关心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不再是我心中一句生硬的口号,而是一种责任和自觉。”石油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严小莉回忆道。
他是严小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分析化学家、石油化学家卢万振的学生。2011年参加征集项目,承担起记录教师学术成长数据的任务。他和他的团队查阅了大量中国石油分析学科和技术发展史的史料。“在了解了我的课题的来龙去脉后,我对老一辈科学家的贡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她是徐敏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育种家刘大军的收集工程团队成员。收藏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让她刻骨铭心:“有一天,下着大雨,我们以为刘大军先生不能来接受我们的拜访,但他准时到达了约定的办公室,鞋子湿了,我却迟到了一会儿,这让我感到羞愧,也深深被老师的认真和守信感动。”
据介绍,本次征集活动已开展10余年,参与人数超过3000人。他们有的是年轻的研究生,有的是单位的科研骨干,有的是单位的高层领导。无论地位和年龄,完成收藏工作是你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他们很感激有这样一次难忘的经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和精神。
03010(2021年10月12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