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视频.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地平线,照在早餐摊前热气腾腾的食物上,一个美味的一天开始了。
7:00-9:00
冬天的清晨,冷食自然不受欢迎,街巷摊贩卖的产品也从夏秋的凉面、凉皮、凉面,变成了热气腾腾的油饼饵块和各种水煮制品。说一说冬天早餐吃什么,一碗煮面条足够暖胃,为一上午的工作提供能量。
昭通永善大兴苏打面是手工卷制,面上浇上了当地煮好的猪蹄汤,爽滑,风味独特。昆明东川面采用国产山泉水和当地精制小麦粉制作而成,使面条不浑不滑细腻。曲靖会泽方便面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大部分面条是用手拉的,在锅里煮。他们长时间不厚,不会粘在一起。
在云南的大街小巷,各种各样的面条随处可见。嗅觉沉浸在面条带来的香气中,舌尖品尝到面条的醇香,肠胃感受到面条最后的温暖。
9:00-11:00
这是早上腌制食物的好时机。腌制的食物会在一天中经历不同的温度,可以更好地发酵。
冬天杀猪是云南宣威的习俗。猪肉大腿将用于腌制一个长期存在的熏肉——宣威火腿。将新鲜的腿清洗干净,自然冷却24小时,然后将腿修剪成型为琵琶形或柳叶形。用手将新鲜的腿卷起来,沥干表面水分,用盐搓洗,晚上放在下一步之前。
此外,咸菜、烂辣椒等腌制期短的食物也可以腌制。云南泡菜只需要一个普通的坛子盐水,一堆喜欢的水果蔬菜,和一些甘草,然后把它放在坛子里,让它静置一会儿。辣椒粒色泽鲜红,香辣鲜香,又辣又酸。五谷杂粮的独特风味是香、辣、鲜、酸、嫩、咸、脆,老少皆宜,是云南菜中必不可少的。一勺云南人爱吃的辣椒拌饭面,辅以韭菜、葱花、腌菜等食材,足以激起云南人的贪虫欲。
11:00-13:00
一日三餐中,午餐是最重要的一餐,也是能量的主要补充。有句话说“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
比起吃饱饭,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更加注重“节约时间”。在云南,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饭碗应该是人们的首选。冬天,冬笋在云南陆续上市,冬笋炒腊肉成了这个季节必看的美食。冬笋炒腊肉,人们爱吃,因为竹笋的质地简单,很容易吸收食物的味道,尤其是搭配腊肉或者火腿,可以在口感上形成奇妙的平衡和极大的反差。腊肉的劲头和竹笋的鲜度相互对抗,同时又相互交融。
云南火腿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一道简单的火腿炒饭就能带给人们极致的享受,高原上猪腌制的火腿更是别具风味。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登村,高档诺登火腿可以长出完美的油花。用火腿做炒饭,将热腾腾的米饭和肉丁混合,用手趁热放在一起,这样米香和肉香就混合在一起了,趁热吃味道最好。
火腿微咸且干,常与热汤一起食用。源自腾冲酸辣开胃风味的青龙渡海汤是不错的选择。晚饭后,人们喝完最后一勺汤后满意地离开了。
13:00-15:00
午睡后,身体变得困倦,人感觉昏昏沉沉。一块水果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的状态。
柿子含有大量的糖和维生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硬柿子脆,软柿子软糯。此外,冬季火养的云南梨也成熟了,昆明呈贡朱宝梨脆嫩多汁,口感甘甜微香。洪雪大理巍山
下午,阳光沐浴大地,微风轻抚脸颊,一杯茶和一块蛋糕就足以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说到喝什么茶,在云南玩油茶是个不错的选择。油茶是云南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同胞招待客人的饮品。瑶族
油茶一般用的茶叶是耐泡的云南大叶茶,制作时,先将锅预热,放适量食用油,待油面冒出阵阵青烟时,投茶叶入锅不停翻炒,少许片刻,加入适量食盐、芝麻再炒,随后加水煮沸三至五分钟,就可以将油茶连汤带料盛起入碗了;而彝族打油茶用土罐预热,加入炒米、花生、麻子、花椒、猪油、茶叶、糖、泉水,煮数分钟后倒出分茶、品饮。彝族的打油茶滋味醇厚甘甜,是极好的保健饮料。
要说什么能和打油茶搭配,昆明滇八件是不错的选择。昆明滇八件是昆明风味糕点,用特色的原料和传统的烘烤工艺精心配置而成。滇八件因每盒装八件,有八个品种、八种口味,故得此名。八种味道,让你的午后时光也变得多彩。
17:00-19:00
“端上饭来,是一碗鱼……四个碟子,一个火锅,两壶酒。(《老残游记》)”。天气渐冷,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就想邀上三五个好友,温一壶小酒,围炉烫肉听风雪。
说起云南火锅,不得不提酸菜猪脚和腊排骨,这两大分别源于曲靖市富源县和丽江市的火锅因独特的风味广受人们喜爱,在云南遍地开花。酸菜生津开胃,猪脚肉片肥而不腻,二者同煮成就了酸菜猪脚的独特风味;云贵高原干燥的气候、清洁的山风为腌制风干腊排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腌好的腊排骨肉质紧实,腊香味浓郁,经炖煮便成了软糯不离骨的珍馐美馔。
在云南,火锅不仅是美食,更蕴含着饮食文化的内涵。吃火锅时,男女老少、亲朋好友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把盏言欢,举箸大啖,温情荡漾,洋溢着热烈融洽的气氛。火锅也集中地体现了云南人对于热闹和团圆的向往。
19:00-21:00
找个时间,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沙发上、书桌前、电视机旁都有人们临睡前放松的身影,在思考、总结一天工作抑或是享受仅有的睡前时光中,一份大理雕梅让人们享受到生活的酸甜味。
特制的刀具在梅子表面划出花纹,将果核轻松取出,再抹上白糖、蜂蜜、入罐酿制。梅子在罐中静静蜕变,浸润在天然沁出的梅汁中,优质的雕梅呈现天然的杏黄或淡绿色泽,果肉厚实,口感爽脆,咬一口,尝得出梅子的自然清香。放在嘴里细细品味,味道犹如像生活一样,酸味渐少,甜味增多。
21:00-1:00
夜阑人静,拥挤的街道只有行人三三两两,繁忙的生活节奏慢下来。
“我有故事我有酒,咱俩坐着唠一宿”,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整理情绪,互诉衷肠。“白玉瓶装绿液浆,好酒应留与人尝。几藏杨林终自饮,犹对空瓶嗅酒香。(王迥《酒趣》)”。酒桌前,云南杨林肥酒酒香醇厚,沁人心脾。一杯小酒,一堆昭通小肉串,几瓶饮料,三五人围一圈,吃进油辣肉块,吐出生活真言。
在云南,一年四季皆可赏花。淡雅的梨花、灼灼的桃花、粉嫩的樱花、盈盈的茶花……花谢后便结果,其果实可酿造一瓶醇香的果酒。说到果酒,就不得不提云县的木瓜酒。云县木瓜酒以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白花木瓜为原料,木瓜经过严格的挑选分级后进行两次清洗,切瓣去除籽和瓤,再经过高压纯净水清洗送入打浆机打浆,果浆经过降酸和成分调整后进行两次控温发酵即可得到原酒。原酒需经过5年以上的恒温陈酿,期间还需对酒体进行倒罐、澄清处理,灌装之前进行冷冻处理和两次精滤。
繁复的工艺和时间的酝酿,酿造出一杯清冽醇香、绿色健康的木瓜酒。梨花开,燕归来,饮一杯果酒,与久别重逢的人共话流年。
昭通肉串、建水豆腐、个旧鸡脚、傣味包烧......从滇东北到滇西南,虽然各地烧烤口味独特、做法不一,但相同的是人们口中聊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少人提起云南烧烤,就想起建水。建水烧烤是许多云南吃货心里的烧烤头牌,而建水烧烤的头牌就是烧豆腐。豆腐块一寸见方,极为小巧,伴随着滋滋拉拉的火花,变得焦黄、疏松膨胀,香味四散弥漫,不留余力地钻进鼻腔,诱惑着胃里的馋虫蠢蠢欲动。夹起一块,裹上蘸水,两口吃下肚,外面香脆不焦,内里鲜美嫩糯,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昭通烧烤的头牌是小肉串,小肉串以精选的黄牛肉为食材,肥瘦相间,串在竹签上,先浸入秘制的卤汤,再由烤肉师傅一手攥一把地在猛火上,翻转烧烤、及时锁住味道。这个画面,就像是一出诱人食欲的绝妙好戏,来回翻转、火起烟绕、肉香油溢、撒入佐料,起承转合无缝衔接,完美体现了烧烤的艺术。牛肉鲜嫩,吃一口鲜嫩入味、柔香弹牙,撒上的干辣椒最是提味,所谓“辣椒放不够,容易破坏气氛”,味觉的情趣在此刻真正地展露无遗。而这样的味道,出了昭通,基本无法再尝到。
冬日凌晨,随着坐在烧烤摊小凳上的最后几位顾客散尽,人们一天的活动基本结束。
1:00-3:00
乡村的夜晚万籁寂静,田间的虫鸣和偶尔的犬吠,并未破坏宁静的氛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睡梦正酣。而在此时,人们的活动还在继续,在宁静中远远发出的微弱声响,便是做豆腐的人发出的。
包浆豆腐、油豆腐、白豆腐、黄豆腐、豆腐脑、菜豆腐、豆腐皮......在豆腐人眼中,一种原料可以有多种产出。
俗话说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卖豆腐。豆腐人起早贪黑,磨浆、洗浆、榨浆、煮浆……再伴着清晨的鸡鸣,将辛苦制成的豆腐担到早市上叫卖。
食物的活动没有停下,发酵也在安静中进行着。
早晨腌制的宣威火腿在盐的作用下排出了一定水分,将其放入大锅中10天左右,进一步腌制和排水。
3:00-4:00
装罐腌制3个月后的风吹豆豉还需要最后一道工序——自然风吹,高原上冬日凌晨的微风寒冷清冽,风吹豆豉将被带走大量水分。
4:00-5:00
用于制作乳腐的豆腐已经在腌制过程中发臭和长毛,等待天亮便可以加入辣椒面和白酒,进行近一个月的密封腌制。
5:00-6:00
泡菜坛里的气体撑开坛盖,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微生物的运动,赋予蔬菜新的活力,褪去艳丽和生涩、变得清亮、脆嫩、酸冽,这是时间赋予泡菜的美味,它将被人们用在各种菜肴中。
6:00-7:00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人与美食的关系又将继续进行。
生活每日24小时日复一日进行,而对生活的美食的期待,又让日复一日的食物和日子,都显得不再单调和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