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行】
作者:盛红梅(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王占仁(大学副校长)
为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实施,教育部党组专门下发了工作方案,决定在教育系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疫情的冲击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压力加大,但也可以成为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改造强国、自觉报国的实践载体。在创新创业中弘扬爱国主义不仅是新时期大学生的神圣职责,也是践行中国梦的时代使命,更是当前抗疫形势下创新创业实践的支撑。
明亮的画面
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纲要》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新中国70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创造伟大历史成就的创业史。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深刻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做到,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做到,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来自哪里。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树立在创新创业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的信念和决心,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持者和捍卫者。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其具体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所以爱国主义教育也要“在具体化和微妙化中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把创新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促进各项事业的创新成果。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大学生必将聚集强大的动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实际行动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历史洪流做出历史性贡献。
坚持个人与集体的统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应确立“先集体主义,后个人主义”的集体主义思想,始终把人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在市场环境下,受逐利行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唯利是图、坑蒙欺骗、自私自利的思想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使其面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选择困惑。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意味着一种宽广的爱国情怀,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意味着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实践表明,如果没有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热爱,没有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没有宏大使命的内在驱动,就很难焕发出大学生持续、强劲的创造动力,很难实现更高层次的创业成功。因此,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坚持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统一,才能不断地锤炼意志品质、厚植爱国情怀、提升道德境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坚持个人理想同祖国前途的统一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球范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创新驱动、科技进步成为推动我国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驱动器。青年学子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到青年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创新就有潜力,创业就有动力,创造就有活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投身创新创业,在创新创业中融入祖国发展进步的伟大事业,主动担当、奋发有为,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光荣使命。新时代,建立爱国主义教育体系,要在明理、共情、弘文、力行上下功夫。当代大学生生正逢时,投身创新创业大潮,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创新创业行动促进爱国行为养成,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完成自我价值实现的“小我”与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大我”的统一,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不愧于时代的业绩。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研究》编号18CSZJ26阶段性研究成果。)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4日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