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学习历史上的成功经验或伟大精神。东北不缺这样的旅游目的地。
有一个地方,人们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和能力。是创业热点,已经成为国家产业发展的典范和中坚力量,符合这一严格标准。你会怎么想?
如果她在美国,应该叫硅谷。
如果她现在在中国,应该叫深圳。
如果她是60年代的中国,应该叫大庆。
有人认为创业是改革开放后提出来的,杰出的代表自然是深圳。其实早在197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就拍了一部《创业》,讲述石油工人的故事,主要发生地是大庆。
当年工业科学有大庆,也是因为大庆发展建设体现的创业精神。周年纪念也证明了创业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国家的。成功的创业者只能讨论996是福,可以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去年夏天去了大庆,写了一篇《工业旅游开发正当时,本应再做标兵的大庆,应该如何奋起直追?》,记录了我的所见所想。有兴趣可以看看。
大庆之所以有望赶超,是因为大庆在旅游业方面太落后了。原来,靠着“工业大庆”的大旗,就能创造一个世界。至少应该有大寨那样的基本外貌。可惜大庆在很多人的旅游地图上是一片空白。
为了写这个计划书,我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搜索资料,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能反映大庆创业过程的隐藏的“景点”。结果充满了失望。
在石油战役中,大庆有一个缝纫厂,也是战役的重要支援部门,创造了大庆六大传家宝之一的“缝纫厂精神”,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典型。今天,原址是大庆第一针织厂,而缝纫厂只是一个场地。不知道当年的建筑是否还存在,但从地图软件的街景来看,是一个普通的工厂。
虽然缝纫厂遗址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庆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但没有看到任何保护和发展措施。
同样,十几年前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红旗村,也是纪念日仅存的干楼。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让它跑下去,也没看到什么保护措施。
昨天刷出来一个最近拍的视频。结果因为摄影师对干击垒一无所知,我只拍了红旗村的礼堂、商店、水塔,并不知道那些破旧的低矮土坯房才是真正的干击垒。
有兴趣了解和到达现场的人还是知道这么多。没去过大庆创业的人会有多大偏差?拍视频的不是哥哥,而是大庆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宣传等方面工作不足的锅。
ge/1180ecaf9a394622a39dd6f424cd9c19" />上图就是大庆有价值的旅游景点分布情况,大庆博物馆和石油科技馆以及大庆铁人纪念馆(王进喜新馆)都是展览性质,严格来说并不一定需要依托大庆,展馆搬到其他城市一样可以成立。
会战指挥部是历史建筑,但也做了展馆用途。王进喜纪念馆(王进喜旧馆)在整修,去年我去时未开放,不知道整修完了没有。
还有一点让人不理解的是大庆是几十万人共同创造的事业,为什么只以王进喜为名设立展馆?新的铁人纪念馆我进去看过,完全围绕铁人生平展开,对于尊重自己名字做得很好,但对于展现六十年前的轰轰烈烈的创业时代却严重不足。
红旗一村和松基三井是历史原件,但如前所述,红旗一村破败不堪,松基三井由于距离大庆太远,就算到大庆旅游也很难抽出时间去一趟。
龙凤湿地内生活的文鸟。 图片来源:IC photo
大庆人喜欢推荐龙凤湿地,湿地是很不错,但只适合本地人的休闲放松,由于缺乏独特性很难吸引人远道前往。同理的还有大庆周边的温泉,可以作为延伸和补充,但无法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价值。
大庆的旅游核心一定是与石油工业相关,与1960那个火红的年代相关,可惜那个年代留给大庆的痕迹已经不多了。
2011年大庆开工建设了号称亚洲最大的小区——创业城,面向曾经参加会战的老工人低价销售。这是大庆推行的至今为止最后一项有关“创业”的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