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突发事件是急性创伤,那长期的慢性压力就像“温水煮青蛙”,会不知不觉改变人的免疫功能,甚至为癌症铺路。
5月26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团队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的研究提示,压力或是肿瘤的重要帮凶,并揭示了压力诱发癌症的机制。
对此,记者采访医学专家,告诉你压力是如何促癌的,并教你给心理“泄洪”。压力大,如同在喂养癌细胞
在这一研究中,研究团队在小鼠模型中模拟了人类常见的持续压力源:束缚刺激、慢性不可预测应激、疼痛刺激。
结果发现,这些压力都会激活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而这种神经信号可以“关闭”RNA去甲基化酶Alkbh5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癌细胞中m⁶A(一种重要的RNA化学修饰)水平异常升高。
这些被错误标记的RNA会被癌细胞打包输送给肿瘤周围的神经,反过来刺激交感神经的生长和重塑,为肿瘤的扩张“铺路搭桥”。
简而言之,压力是肿瘤的“帮凶”。慢性压力,伤害身体每一个角落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孙春云告诉记者,压力可分为急性压力、慢性压力两种。
急性、短期的压力会对人们有所帮助,而慢性、长期的压力则会给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慢性压力初期易被忽视,但其危害不只局限于癌症,而是方方面面的。
1导致「心理」警报
包括紧张、恐惧、烦躁等焦虑情绪,以及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差、精力不足、记忆力下降等抑郁症状。
2带来「身体」警报
长期的压力可导致失眠、内分泌紊乱、血糖血压波动、女性月经失调,削弱免疫系统,引发全身性慢性炎症反应等。
3引发「行为」警报
如过度依赖某些行为(如沉迷游戏、暴饮暴食、酗酒)或拒绝社交、严重拖延等。
出现哪些信号,需要警惕可能处在慢性压力中?
孙春云提醒,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出现①睡不好觉、②胃口差、③烦躁易怒、④悲观无力感、⑤行为显著改变等信号,就应警惕慢性压力,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心理问题还是器质性疾病。5个方法给压力“泄洪”
面对压力“过载”,高级心理教师曹大刚建议大家“主动出击”。No.1正念呼吸,专注当下
盘腿静坐,肩颈放松,闭目专注于呼吸时腹部的自然起伏,每次练习至少45分钟,帮助思绪沉淀。No.2先做60分,迭代前进
一定要摒弃“一步完美”的执念,用70%精力先达到60分,再用剩余时间逐步优化至80或100分,让每个阶段压力可控。No.3动起来,释放多巴胺
跑步、拉伸、扩胸等运动能刺激多巴胺分泌,有效冲刷焦虑。即使散步或办公室走动,也能缓解紧张。No.4想哭就哭,释放情绪
悲伤痛苦时别强忍泪水,哭泣虽不能解决问题,却是释放压力激素、调节神经递质的“天然解药”。No.5培养输出型爱好
比起看书、看电影等输入型爱好,输出型爱好如写日记、画画、弹琴、打球、做手工等,都可以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内心自我。
尤其是如果你身边没有可靠的人能倾诉时,这些爱好就能用来宣泄情感,给心理“按摩”。
偶尔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在所难免,我们要做的是避免压力持续累积。科学认识其“助癌”风险,学会管理情绪和压力,就能将“慢性毒素”转化为可控挑战。
当自我调节效果不佳时,记得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