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一句话,失去理性将母亲推倒致骨折!暴力行为的背后竟有大量心理创伤
创始人
2024-02-06 01:41:39
0

原标题:他因一句话,失去理性将母亲推倒致骨折!暴力行为的背后竟有大量心理创伤

本文字数约:7902 字

阅读时间约:9 分钟

本文章节:

01、他将母亲推倒致骨折,竟只因为一句话?

02、每次有人说他不争气时,他就会暴怒

03、他与母亲相处的时候,总会感到压抑

图片为AI生成

近期,我们持续分享患者明伟的康复经历。

明伟从初中时就罹患精神心理障碍,把自己锁在房间,不跟任何人沟通。上海的精神科大夫把他诊断为双相障碍,并说他有精神分裂症的可能。另一位权威的精神科专家则认为他小时候有艾斯伯格综合征

明伟服药后有所好转,出国留学,可在国外也遭受了很多人际关系冲突。他再次自我封闭,很快就休学回国,但病情越来越严重,还一度烧炭自杀。

我对他和他父母进行了2小时的面诊,我发现他的成长过程很坎坷,从小到大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尤其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的。他父母事业上很优秀,但过去的家庭教育方式愚昧无知,给孩子造成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

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明伟符合典型的病因学诊断——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

明伟当时服用奥氮平的药量比较大,整天嗜睡,完全没法正常生活。他和父母都希望早日减药撤药,回到学校。

最后,他们决定接受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希望能深入到明伟的内隐记忆层面,找到并解决导致他患病的心理根源问题。

上周五,我们分享了明伟更详细的病情、发病经过,以及他第一次接受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的经过。

今天继续分享。

01、他将母亲推倒致骨折,竟只因为一句话?

说实话,明伟的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并不十分顺利。他的药量较大,导致他出现了一定的情感淡漠,这影响了他的催眠感受性,也导致他的心理创伤难以浮现。第一次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的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决定对他进行快速的减药、撤药,虽然这有可能会令他情绪有所波动,但嗜睡的副作用可以明显缓解,也有助于心理创伤的浮现。明伟对减药也很期待,但是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感到恐惧。不过,他知道我是执业精神科医生,在我的指导下减药,他的恐惧感明显缓解。

而在减药期间,先由我继续对他进行认知提升干预,并对他父母进行家庭治疗。因为他父母长年关系不和,甚至儿子都病了,他们还是忍不住当着儿子的面吵架。如果他们不更加深刻地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明伟会继续遭受叠加性心理创伤,难以真正康复。

短短几天内,明伟每天服用奥氮平的剂量从每天15mg减到每天10mg。他说,只是感觉到睡眠会稍微差一些,其它并无明显的不适。明伟父亲还觉得儿子减药之后,运动时的灵敏度增加了。

在这期间,我跟明伟、明伟父母深入了解了更多他们的家庭问题、甚至是家族背景。

明伟母亲的原生家庭环境也有很多不良因素。明伟的外婆出生在富足的大家族中,是那个时代的大家闺秀,养尊处优。

但后来因为当时的时代悲剧,明伟外婆被下放到农村,遭受大量侮辱和心理伤害。外婆的性格变得偏执、敏感,多疑,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好人,别人都不安好心。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明伟外婆因为遭受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而没有学会综合性归因,她有一定的反社会人格异常,甚至达到人格障碍的程度。

明伟的母亲在6岁前没有跟明伟外婆生活在一起,后来才回到了明伟外婆身边。完全可以设想,以明伟外婆那种偏执多疑的性格,她肯定经常对女儿批评、否定,并且总在女儿耳边抱怨别人和社会。

换言之,明伟的母亲从小也有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在她的原生家庭中,她几乎也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尊重、理解,经常遭受语言暴力。这导致她也变得敏感多疑,性格偏执,总是抱怨、指责别人,经常跟别人吵起来。

有了孩子后,她也在无意中“复刻”了她母亲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非常严厉,张嘴就是批评、贬低,根本不知道怎么给予儿子肯定和鼓励。

不过,明伟母亲内心深处其实非常善良、有责任感。她跟明伟父亲属于裸婚,她没有提出任何经济方面的要求。而且,明伟的二姑罹患幽闭恐惧症,一直住在他们家,整整住了20多年。

换了别的女人,早就受不了了。明伟母亲心里虽然也有抱怨,但还是愿意跟丈夫一起照顾这个亲人。这是非常难得的。

我告诉明伟父亲,明伟母亲确实有很多问题,但如果他总是一味抱怨妻子,这也解决不了问题。他要意识到,明伟母亲实际上遭受了很多来自原生家庭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所以形成了敏感、多疑的偏执型人格改变。从精准精神心理学角度来讲,她也是个病人,而且难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明伟父亲还要看到妻子对家庭的付出,尤其是对明伟二姑的付出,甚至要心存感激,别只看到妻子的不足。只有他理性起来了,才能更心平气和地跟妻子相处,改善家庭氛围。而不是妻子急,他也急,两个人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受到更多伤害的反而是孩子。

明伟父亲也连连说是,说妻子对自己的家人非常好,以至于导致每次他跟妻子吵架,明伟的爷爷奶奶反而会骂他一顿,维护儿媳妇。

不过,明伟父亲虽然道理都懂,但要真正做到,他也觉得很难。明伟母亲说,其实丈夫也是个暴脾气,明伟爷爷过去年轻时也是个暴脾气,明伟父亲成长过程中也经历过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他情绪不好的时候容易冲家人发火,又或者冷暴力,完全不理人。

而且,明伟父亲也是个病人,他被诊断为抑郁症,出现抑郁发作时就躲在家里,也不去工作,明伟母亲不得不承担起更多的公司工作和家庭事务。所以明伟母亲非常委屈,虽然她承认丈夫非常聪明,也有过人之处,但也看丈夫不顺眼。

这对夫妻真是各有各的问题,互相对对方造成大量的心理伤害,各自都有一箩筐的怨气,一言不合就吵起来。明伟生活在这种原生家庭下,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根本不是遗传,而是非常压抑的家庭环境。

我能理解他们两人的痛苦,也知道要改变并不容易,但我要求他们为了孩子更好的康复,一定要各自反省,尽最大的能力改善夫妻关系和家庭氛围,不要对对方的一些不足总是忍耐,而要发自内心地接受、理解。

当夫妻关系好转了,家庭氛围自然就融洽、和谐了,亲子关系也更容易改善。明伟说以后不想结婚,要当不婚主义者,他父母不是难以接受吗?那如果他俩整天吵吵闹闹,那婚姻经营得那么别扭,又有什么资格劝孩子步入婚姻?

经过多次家庭治疗,明伟父母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省意识,与明伟的亲子关系也有一定的改善。

可正当我感到欣慰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明伟有一天突然暴怒,把母亲推倒在地摔骨折了!

明伟事后非常自责,哭得特别凶,觉得自己突然会毫无预兆地暴力伤害别人,那以后他怎么出门上学、工作?怎么跟人相处?他又出现了自我封闭的状态,不愿意与父母说话。不过,以往他会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这次他没上锁。

我认为,这很可能是明伟母亲当时讲了一些话,无意中激活了明伟的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明伟出现了情绪大爆发。

幸好,明伟对我比较信任,愿意出门前来接受认知提升干预。在我的引导下,明伟慢慢回想起来,母亲当时说了一句“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他立刻感到无比愤怒,失去了理性。

我告诉明伟,他不要盲目自我否定,也不要灾难化思维。他不是无缘无故突然攻击别人,而是,母亲的这句话激活了他曾经遭受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从而出现激越状态。

说得通俗一些,他母亲肯定曾经多次这么贬低他、否定他,他积累了大量的愤怒,以至于他一听到类似的话,愤怒就爆发了。后续,创伤修复师Lucy可以在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高效化地解决这个问题。

明伟父亲也追问过妻子到底做了什么事,把孩子惹怒了。但明伟母亲认为自己没做错什么啊。后来,她才承认可能对孩子说了一些过激的话,伤害到孩子了。

这个例子说明,像明伟母亲这样有偏执型人格改变、甚至是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家长,要在家庭教育中真正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他们不一定是故意推卸责任,而是他们真的不觉得自己做错了,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如果不采取深入的家庭治疗,很难让这部分家长有深刻的改变。

我告诉明伟母亲,她要意识到自己的有些言行举止非常像明伟的外婆,比如习惯性地指责、否定,语言暴力。她要学会对自己的语言加强觉察,说话之前多想想该怎么理性地表达,别张口就贬低人。

后续,创伤修复师Lucy还会进入到明伟的内隐记忆层面,找到更多她对儿子造成的具体心理创伤事件,她会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我希望明伟父母要从更深入的层面看待当下的问题,不要认为只是孩子需要看病治疗。明伟得了精神心理障碍,说明是整个家庭系统出现了问题。明伟要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他们当父母的更要如此,甚至改变的力度和决心要比孩子的更大。

如果明伟真正走向康复了,说明整个家庭系统也得到了提升,那这段至暗时刻就能“坏事变好事”了。

02、每次有人说他不争气时,他就会暴怒

明伟的减药速度很快,两三周之内就把奥氮平的服用量减到了每天2.5mg。这时候,他的失眠比较严重,晚上要花3、4个小时才能睡着,睡到中午才醒,作息有些黑白颠倒。

不过,这也是减药预料中的事。奥氮平不仅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还有明显的镇定安眠作用。这个药吃少了,失眠症状就会变得明显。

除此之外,这次减药对明伟没有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他父母反而发现儿子变得开朗了,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情绪没有明显波动。

很快,他服用的2.5mg奥氮平已停掉了。我再次对他进行催眠感受性测试。这一次,明伟的身体更加放松,注意力更加集中,催眠状态下的画面感也更强了。

我很高兴,但再次提醒他,后续接受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时,要先放下批判性思维或者理性思维,这有助于Lucy更容易进入他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地找到病理性记忆,并予以高效修复。如果他对Lucy的处理方式有一些疑问,可以第二天再跟我沟通。明伟说,他会尽量配合。

Lucy很高兴再次跟明伟见面。而且她发现,这小伙子跟她的沟通交流顺畅多了,信任感明显提升。

明伟跟Lucy说了最近他失去理智推母亲导致母亲多处肋骨骨折的事,他非常讨厌母亲对他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这句话,其实他父母、爷爷奶奶都多次对他讲过这句话,导致他一听到这句话就非常烦躁,甚至会情绪大爆发。

但他意识到,父母和爷爷奶奶可能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种语言习惯,万一下次他们不小心又说了,他又暴怒了,那出现暴力行为的风险就很大。

Lucy决定处理“明伟一听到别人说他怎么这么不争气,就容易暴怒”的问题。她利用深度催眠进入明伟的内隐记忆层面后,找到了3个心理创伤事件。

第一个发生在明伟上小学4、5年级时,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差,经常在班里排倒数,还总闯祸,被老师批评。

每次他考得差,或者在学校闯祸时,爷爷、奶奶就会对他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这种贬低的话一直贯穿他的成长过程,次数非常多,导致他内心压抑、痛苦,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还开始失眠。

第二个心理创伤事件发生在明伟上初中时。他的爷爷、太爷爷都是从事艺术领域的,而且有一定的名气。他父亲希望明伟也能走艺术路线,要求他学绘画、学乐器,参加考试成为一名艺术生。

他给明伟报了相关的辅导班,把儿子的午休、周末时间排得满满当当。明伟本来就不喜欢学乐器和绘画,还没法好好休息,自然难以学得用心,最后没有通过艺术考试。

明伟父亲在家大发雷霆,狠狠地责骂明伟“不争气”、“不努力”、“没用”,并使劲把乐器摔在地上。

明伟父亲一贯脾气暴躁,明伟也见怪不怪了。他觉得父亲对外人总是和颜悦色,回到家却经常对自己发脾气,这除了部分是自己的原因外,可能还与父亲的工作压力太大有关。

不过,父亲反复指责他,导致他也开始自我怀疑,认为自己就是个非常没用的人。

Lucy将这个心理创伤事件修复后,让明伟意识到,他没有通过艺术考试是因为自己缺乏兴趣和专注度,而不是他没用,他不应该盲目自我否定,而是要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自我提升。

第三个心理创伤事件就是明伟推母亲的事。在事件的前两天,明伟的状态就不是很好。他无法静下心来学习,非常自责。

当天,明伟本来要去爷爷、奶奶家吃饭,但他健身之后觉得特别疲惫,就改变计划回了家。结果母亲马上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呢?”

明伟内心积累的负性情绪完全爆发出来,他突然觉得自己特别没用,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强烈念头,又特别愤怒,用力推了母亲一把。

明伟恢复平静后,特别后怕,“我情绪爆发的时候太可怕了,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万一我以后还这样伤害我的家里人,甚至我的孩子,那怎么办?”他一度不敢去健身,怕自己力量越大,破坏力也越大。

Lucy修复了这个心理创伤事件,让明伟意识到,他暴怒时行为不可控,是因为积累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这些心理创伤被修复后,他会恢复对情绪和行为的自控力。

而且,明伟不必总是自我否定。他也有优点,他要学会自我肯定,逐步恢复自信。这也会提升他对情绪和行为的控制能力。

这时,明伟想起他出国的时候,因为心理压力很大,所以经常去琴行找老师练琴减压。他的琴技大大提升,还跟钢琴老师成为了朋友,“我意识到,虽然我小时候弹琴弹不好,但只要多花时间去努力,也会不断进步的”。明伟初步学会了自我肯定,Lucy很高兴。

那天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结束后,明伟特意跟Lucy说了一番话。

他说,在理性上,他其实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家里发生的事情,因为这涉及家人和他的隐私。但他愿意向Lucy说出来,因为他很信任Lucy,也相信Lucy能够找到背后的根源,帮助他真正康复。

但他也意识到,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的过程不一定就是一帆风顺的,他也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Lucy把这番话告诉我的时候,我很感动,也能明显感受到明伟的自我反省能力和理性都在不断恢复。

第二天白天,明伟的情绪很不错。他说,现在想起以前遭受的心理创伤事件,尤其是推了母亲的那件事时,他的内心是非常平静的,没有明显的负性情绪。他感受到自控能力提升了,也不会再担心自己会伤害家人了。

但他向我坦白了一件事。他内心对停药虽然感到高兴,但仍有点担忧,所以偶尔会间断性地、小剂量地服用奥氮平,“我觉得这主要是心理安慰的作用,让我更有安全感一些”。

我忍不住笑了。他说得没错,这样的服药方式主要是心理作用,药理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但我可以理解他这种做法,我也不反对。随着他的自信不断恢复,病情不断减轻,他自然就不再需要这样方式来寻求安全感了。

明伟父亲一看到我就说很开心,因为儿子竟然愿意跟他谈论一些事了,对他的态度明显好了很多。

我接着他的话,先是恭喜他,但随即就把前一晚找到的心理创伤事件告诉了他,尤其是他骂儿子“不争气”“没用”的事。

他的脸色马上由晴转阴,承认自己那时确实脾气暴躁,对孩子要求太高,也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和喜好,伤害了孩子。他现在想起来也很后悔。

我说,“你现在有自我反省意识,这值得肯定,但你不能光说不做,你要真正地改善你的脾气。现在难得明伟跟你亲近了,你别再对他造成新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否则他可能就对你彻底失望了。”

明伟父亲连连说是。我期待他能真正作出更大的改变。

03、他与母亲相处的时候,总会感到压抑

一周后,明伟跟创伤修复师Lucy见面,继续寻找下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他说自己目前能够基本正常地与父母相处,但面对母亲时仍感到压抑,哪怕他知道母亲很爱他。

明伟希望自己能改变对母亲的这种负性的感觉。创伤修复师Lucy利用深度催眠,进入了他的内隐记忆层面,发现了这背后的5个心理创伤事件。他母亲更多的家庭教育错误暴露出来了。

第一个心理创伤事件是在明伟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他放学后在路边玩耍,差点被车撞到。

明伟母亲又后怕又生气,她在大街上对明伟又打又骂,长达20分钟,周围有很多人在围观。明伟母亲狂骂了一顿,丢下他一个人先回家了。

明伟感到非常无助、委屈、丢脸,“我差点被车撞,我妈不但不关心我,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打骂我”,他无法理解母亲的行为,“我觉得我妈的做法很恶心!”

Lucy将这个心理创伤事件修复后,让明伟意识到,他的母亲并不懂得真正科学的育儿方式,不是一个理想的母亲,甚至有些愚昧、无知。但母亲确实非常爱他。

但现在明伟已经是成年人了,他要学会降低对母亲的期待值。他以后找伴侣的时候,可以尽量避免找像母亲这样的人。当他成为父亲之后,更要避免将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延续下去。

第二个心理创伤事件发生在明伟出国留学的时候。他的状态非常差,很想暑假去旅游散心,母亲也同意了,答应会给他报旅游团。

暑假到了,他母亲又说明伟的表哥也快放假了,再过几天就让兄弟俩一起出去旅游。明伟有点郁闷,但也只好等。结果,表哥放假后忙自己的事情去了,明伟母亲也趁势说“那你也别去了”。

明伟觉得母亲出尔反尔,太过分了。那个暑假,他在家里待了一个月,开学没多久就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心理症状。“如果我妈不出尔反尔,让我去旅游,我是不是就不会生病了?”

Lucy修复了这个心理创伤,并告诉明伟,虽然母亲的做法确实不妥,但其实在那之前,他就已经患病了。这件事加重了他的症状,但不是他患病的主要原因。

第三个心理创伤事件发生在明伟上小学1、2年级时。他母亲经常打骂他,还逼着明伟父亲一起教育孩子。

有一次,明伟写作业时拖拖拉拉,明伟母亲一下子暴怒,竟拿着水果刀威胁明伟,吓得他大叫。

明伟父亲赶紧过来协调。他说明伟母亲太激动了,但也批评了明伟不认真学习,还用鞋子打他。其实,明伟父亲没有真正打到儿子身上,只是一带而过,想吓唬吓唬他。

这件事却对明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创伤,他在深度催眠下回忆起来的时候仍然非常恐惧。

第四个心理创伤事件涉及到明伟母亲和他大姑的矛盾。

上一篇文章讲到,明伟的大姑被诊断为双相障碍。但她非常疼爱侄子,明伟初中时出现精神心理问题,自我封闭,父母都不重视,是大姑提出来要带他看医生的。结果他父母还是不同意,大姑只好求自己的主治大夫上门出诊,开了一些药,明伟的症状才有所缓解,“如果不是大姑,我可能当时就自杀了。”

所以,大姑在明伟心里的分量特别重,有时他跟母亲说大姑的好。可明伟母亲很生气,她反驳明伟,说大姑其实性格古怪,以前还有很多“黑历史”,让明伟不要与大姑接触。

“她明明就是嫉妒大姑”,明伟觉得母亲这样做太卑鄙、太下流了,让他感到恶心、愤怒。

Lucy将这个心理创伤修复后,引导明伟意识到“姑嫂不和”其实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当然,他母亲故意说大姑的坏话,这种行为确实不可取。明伟能够识别出来,表示不认同,说明他的内心有很强的正义感,这是值得肯定的。

第五个心理创伤事件发生在明伟13、14岁的时候。他当时在申请去加拿大留学,参加线上面试。

明伟母亲非常着急,在旁边大声说话,这严重影响到了明伟。他也开始生气了,让他母亲出去。但母亲根本没听,也不出去,明伟非常愤怒,但害怕母亲发火,他不敢表达出来。

Lucy修复了这个心理创伤,引导明伟进行认知提升。明伟说,以前他对母亲的反感可以说是100%,但是经过这一次创伤修复以后,反感度明显下降了。

第二天,我更加深入地跟明伟分析他母亲的性格和教育方式。

从表面看,明伟母亲强势、急躁、自以为是,但这恰恰说明她内心其实非常缺乏安全感,敏感、多疑。她在成长过程中遭受了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比如6岁之前寄人篱下,6岁后回到明伟外婆身边,却经常被指责、否定。

而明伟外婆的家庭教育和性格问题,又源于她所处的那个时代。她经历了家道中落,被迫下乡,因为“成分问题”遭人辱骂,这是时代的悲剧。

希望明伟能从这些角度,更加理性地理解母亲、外婆的一些做法,降低对她们的期待。不过,我会继续督促她母亲加强自我反省,即使难以脱胎换骨,但争取作出更大的改变,起码不要总是骂他、否定他,也不要再说大姑的坏话。

这一次创伤修复后,明伟又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他父亲说,有一次母亲大声催促明伟去洗澡,说话又有点过激了,但明伟的情绪比较平静,这是个很明显的好转。

还有,明伟跟父亲吃饭的时候,竟然主动给他倒水,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生活细节,但明伟父亲非常感动。

不过,明伟跟母亲的亲子关系改善并没有那么简单。很快,他觉得自己跟母亲相处时又感到烦躁了,尤其听不得母亲那咄咄逼人、情绪激动的声音。这说明还有很多母亲对他造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有待修复,下一篇文章继续分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好评中国丨新电商要有新气象   近日,第五届中国新电商大会在吉林省延吉市开幕。这场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
日本政府8月1日召开临时国会 ...   当地时间7月29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出席众议院和参议院议院运营委员会理事会,宣布将于8月1...
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 全力保障...   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等地重大人...
让文化遗产展现多元一体的魅力   对话人:  周珊珊本报评论员  贺姗姗宁夏日报评论员  周珊珊:曾经略显神秘的西夏陵,突然走进了...
“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   “今年是欧盟和中国建交50周年,期待以此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双方进一步推进各领域高层对话,深化经...
法律适用准确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4起提级管辖典型案例。提级管辖是上级人民法院监督指导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推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
网红“旺仔小乔”微博被禁言 抖...   7月28日晚,有微博网友发现网红“旺仔小乔”的微博被禁言。“旺仔小乔”的个人微博主页显示“因违反...
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超170万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29日)公布今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数据。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保持稳定增长,...
打工人的天塌了!一小区百多台电...   7月27日,广东番禺。一小区电动车停车棚着火,百多台电动车被烧得只剩下车架子。打工人的天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