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同志,我这不是感谢信,而是一份纪实汇报,您教育团队的人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近日,通州区京贸家园社区居委会接到辖区一位独居老人写来的“纪实汇报信”,信中只讲述了一件小事:街道人大代表与京贸家园社区工作人员帮她买了新手机,服务细致入微,温暖人心。老人在信中感叹:“古人说‘远亲不如近邻’,这不完全对,应该说‘远亲不如居委会’。”
老人的手写信。图据报道
据北京电视台报道,上个月28号,京贸家园社区一位80岁的独居老人手机坏了一天,万分着急,便向社区求助。社区民政工作负责人、街道人大代表冯寅雨与社区工作人员王平一同上门,帮老人网购了一部新手机。新手机到后,正赶上下班时间,王平与网格员湛春宇又赶着把新手机递到老人手上。
手机断电,家人不在身边,独居老人害怕与外界“失联”,心里焦急可以想见。但居委会工作人员不是维修手机的专业人员,老人遇到难题,为何首先想到的是找居委会?新手机不出一天就交到老人手上,用最短时间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三名年轻人为老人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最好的答案。
接到求助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和老人商量解决方案;新手机买到了,也到了下班时间,可他们没有一走了之。老电话卡装不进去,老人自己去营业厅又不方便,于是,他们留下来帮老人剪卡、换卡、导入通讯数据,一步步教老人学会使用新手机。
社区工作人员在老人家里的两个多小时,既出于对独居老人的关心,也出于对自身职责的坚守。“不帮您解决好问题,就是回家了,心里也不踏实”,事未尽不算完,对待独居老人既用心又有耐心,无疑是赢得老人信任的关键。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信任不只缘于这一次的上门,更来自日常的贴心周到服务。有事找社区,老人心里已经认定“远亲不如居委会”;有事找社区,也不会是这一位老人的特例。老人手写“纪实汇报信”,虽不是一封表扬信,但字字都是表扬。既是对三名年轻人的褒奖,更是“时时放心不下”工作态度的礼赞。
在北京,认真负责的社区工作人员还有很多,对独居老人特别关照的社区还有很多。据报道,丰台区玉林里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上门为老人做家务、清理垃圾、代买灯具,老人再不怕生活琐事没人帮忙;朝阳区安华里社区每栋楼的底楼墙上都装有黄色扶手,方便老人下楼,还有专门的养老驿站提供陪诊等服务。社区是离老人最近的“服务管家”,是老人心目中最信赖的“近邻”。社区工作人员为老人多做一点,老人的孤独感、无助感就会大幅减少。
“一种无形的力量温暖了我的心,我高兴了,我不孤独了!”这是八旬老人的心声,也是更多独居老人的期待。北京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照顾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居委会肩头的责任越来越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老人排忧解难,“远亲不如居委会”的信任就会越来越多。
来源:北京晚班 实习记者 李霞
流程编辑:u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