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和小偷,都是很古老的偏门行业。不过,由于高科技的发展,这两个行业出现了严重分化:因为移动支付和天网工程的缘故,小偷这个行业的生存空间倒是越来越小,但是,因为高科技的助力,骗子行业倒是越发猖獗。
记得我电影《天下无贼》里面,葛优有个表述很有意思:那就是小偷自诩自己是手艺人,看不上抢劫这种没脑子的工作。而个人觉得,和小偷这种“技术工种”相比,诈骗犯无疑算得上是脑力劳动,甚至可以堪比“学术派”。
而本文今天就要说一个新中国成立初年的一个大骗子的故事,这个骗子的名字叫李万铭。
1、李万铭初出茅庐
李万铭出生于民国十六年(西元1927年)的陕西安康。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财主——家里有田产也有生意。尤其是在做生意方面,李万铭的父亲将坑蒙拐骗发挥到了极致。所以,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李万铭想不走邪路怕是都难——不过从这也不难看出家学渊源对一个人的影响。所以,“龙生龙凤生凤”的说法,也并非没有依据。
李万铭学会了父亲的坑蒙拐骗,同时还天赋异禀,对于模仿别人的字迹和伪造印章方面,居然有无师自通的能力。这一切,为他后来的行骗,提供了条件。
民国三十四年,李万铭参加了老蒋的部队。当然李万铭对当兵没兴趣,选择参加老蒋的军队,是因为一方面觉得老蒋势力大,另一方面又觉得参加军队,在乱世有依靠。而参加军队以后的李万铭,居然又找到了发财的漏洞:那就是由于蒋军的管理比较混乱,所以李万铭可以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骗领一些经费。而因为起初几次多次得手,所以李万铭胆子越来越大,最终引起了主管的注意,最终一度被蒋军的相关机构逮捕。不过好在李万铭在蒋军里面人缘还行,所以关押一阵子以后就得到了释放。
2、李万铭的行骗之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于处于新旧交替期间,所以很多社会管理方面的事务相对混乱。李万铭对于这种乱象倍感激动:因为越是混乱,对自己浑水摸鱼越有好处。于是李万铭利用自己擅长伪造文件、证件的天赋,把自己伪造成南京中央大学的学生,并借助这个身份,考到了第二野战军的军政大学,接受了军政方面的学习。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需要培养干部,而后从事建设工作。李万铭军政大学毕业后,也得到了分配,如果此时李万铭选择收手,踏踏实实参加建设工作,没准人生又是另一番景象。但是李万铭对自己分配的工作很不满意,于是又伪造官方的介绍信,声称自己是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的科长,希望地方上的单位给他安排一个好一些的工作。不过这次李万铭玩砸了:相关部门通过一番调研,识破了李万铭的介绍信是假的,为此李万铭再度入狱。
好在1951年的时候,李万铭因为在监狱里得病,所以取得了保外就医的资格。按照规定,李万铭需要被遣送回老家——陕西安康。不过,在返乡过程中,李万铭决定再赌一次:于是李万铭又一次伪造公文和印章,给陕西省的相关单位写信,声称自己是军政大学的干部,希望能有个好工作——结果不曾想,陕西相关单位没有发现问题,居然还给他安排了民政单位的工作。之后李万铭继续伪造各种履历,还一度作为中国农民代表团的成员,跟着队伍到苏联进行访问。
3、结局
李万铭是一个高明的骗子,但不是一个理性的赌徒,他不懂得见好就收,反倒对自己的行骗手段有了“路径依赖”
可惜的是,李万铭好像依然觉得他赢得还不够多。短暂平静后,他决定再度出山,将行骗进行到底。这一次他玩大了,玩得太大了。终于把自己玩残了。
那是1954年,李万铭居然有了妄念:他依旧是伪造信件,声称某个部队要任命他担任师长——要知道,在任何时候,师长都是很高的干部。李万铭在伪造信件骗过当时所在单位“中南农林部”以后,用单位提供的机票飞到了西安。
西安的相关部门听说来了一个如此大人物,当然得接待一番。结果在接风宴上出事儿了:所谓话多必失,李万铭吹嘘了自己杜撰的那些光荣历史,但偏偏,他提到自己在第二野战军立下了很多功勋,但是当时陕西的主政者也是第二野战军出身的人,对于李万铭吹嘘的这些内容,这位领导感到和自己了解的一点也对不上。于是领导者命令陕西的公安厅对李万铭进行调查。结果,确定了李万铭就是一个骗子。于是李万铭被捕了——此时是1955年。
相关单位经过一番研究,在1956年对李万铭做出判决:判处李万铭有期徒刑15年。不过直到1978年的时候,李万铭才得以出狱,并于1991年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