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舰训练现场,数十架战机起降
据媒体消息称,日前山东舰又完成了一系列训练任务,在靠泊码头期间,开展了多科目军事训练。
在损管消防演练现场,舰上官兵全副武装,在视线受阻、空间狭小的环境下成功完成了任务。在舰岛飞行计划调度室内,模拟舰载机收放的协同配合演练也在进行中。
在等比例大小的山东舰飞行甲板上,有多种型号战机和代表飞机不同状态的小零件,以辅助指挥员综合甲板、机库等信息进行调度。
在短时间内,山东舰数十架战机完成了起降、维护、挂弹、加油等作业。舰上官兵说道,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强化航空保障、应急处置等科目的训练,探寻航母战斗力的新高度。
在解放军战斗序列中,山东舰有着“劳模”的称号,在其4年的服役生涯中,先后完成了跨区机动、前出南海台海,舰机起降等重要使命。
去年,山东舰还首次成规模的远赴西太平洋进行演训,海上活动时间出乎预料的长,不论是部署时间还是舰机起降架次,都创下了新纪录。
在这个时候,外界发现美军出现了一个不寻常迹象,似乎提前做好了死伤准备?
2、美军意识到,解放军这招不可小觑
美国国防部旗下某机构发布了一张照片,显示华盛顿号航母在太平洋上进行了一场模拟航母发生大规模伤亡时的医疗救助演习。
这张照片一经曝光,很快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
要知道,按照五角大楼2023年制定的时间表,该航母将在大修后至少进行半年的恢复性训练,随后在2024年前往亚太,接替里根号重新成为美军第7舰队的驻日航母。
在中美博弈愈发激烈的背景下,这意味着即将重返亚太的华盛顿号,接下来将直面解放军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
而提前进行医疗救助演习,说明美军很清楚,解放军的这套体系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军只知道解放军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建设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包括火箭军的反舰导弹也是这套体系的核心装备之一。
这套系统具体能打出怎样的战斗力,实战中会如何运作,美军心里也没底,只能通过以往经验推测。
好巧不巧,尽管中程反舰导弹这个概念,在冷战时期就已经出现,但真正将这一理念实用化并打造配套体系的国家,只有中国。
至少现阶段美军并没有类似的装备,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军在谈及中国海军的时候,一会说美军航母一旦进驻亚太,中国海军就不足为惧,一会儿又说中国海军具有威慑力,可以在2000公里外击沉美航母。
说到底,美军并清楚自己面对的对手是什么样的,知道解放军有这个东西,和知道这个东西怎么运作,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美军在关岛叠加了20个“盾”
尽管自己被蒙在鼓里,美军也不打算坐以待毙,开始想方设法打造“防御盾”。
前阵子,五角大楼提出要在关岛增设20个反导系统,把整个岛变成一个“刺猬”,叠加“盾牌”实现精准防御。
若这一政策落地,那么美海军接下来就会积极推进伯克3与DDG(X)项目,开始着手“爱国者”上舰等事宜,以此对抗解放军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
在红海局势中,胡塞武装用防空导弹改进而来的“简易”反舰弹道导弹,都让美军吃了不少苦头。
要知道,那些面对飞行器可以打数十上百公里的防空导弹,在面对反舰弹道导弹时,有效射程会大大降低,估计只有三四十公里,这极大程度压缩了美舰的反导网络覆盖范围。
胡塞武装手上的那些导弹,末端速度可不算高,制导能力很差,如果美军面对的是速度更快,拥有先进制导能力,且具有主动干扰手段的中国反舰弹道导弹,那么美海军引以为傲的海上霸权,可能真的会在解放军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中,碰上一鼻子灰。
4、中国正在研究电子战卫星?
除此之外,解放军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还在不断的完善扩建。
外界分析人士表示,在中国某学术期刊上,发现中国正在研究低轨道电子战卫星。据悉,这种电子战卫星可以无视地球曲率限制,仅需28颗卫星就能对全球任一目标进行干扰,并配合其他手段提高解放军对抗美军航母的效率。
届时,美军航母打击群的有效探测距离将大大降低,对于最大速度达到10马赫的解放军反舰导弹来说,这足以让美军航母还没反应的过来的时候,就把对方炸的四面开花。
显然,这不是华盛顿想看到的,对于这种可能存在的风险,美军仅凭西太平洋的这些部署,是没有办法应对解放军的。
所以,五角大楼只能先从船员自救训练开始入手,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减小人员伤亡,自然,医疗救助训练,也成为了这艘前往西太平洋航母上的必修课,不至于让美军航母在失去高价值航母的同时,也失去精心培养的航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