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天大战,哈马斯只损失3成
据媒体消息称,日前美国情报机构公开了一份机密报告,称以色列距离“摧毁哈马斯”这一目标还很远。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哈马斯武装人员只损失了20%到30%,这说明,在经历以军对加沙地带大规模打击的背景下,哈马斯仍然具有较高的“韧性”。
更重要的是,哈马斯弹药库还很充足,可以和以色列军队继续对抗几个月,为了恢复对加沙地带的管控,哈马斯还试图重建警察部队。
现实情况摆在眼前,以色列官员也罕见的承认了事实。
以方表示,尽管在加沙地带实施了猛烈的轰炸和地面攻击,有上万平民付出生命,但以军实际上并未实现“摧毁哈马斯”的目标。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以军攻势不断刷新底线,哈马斯也改变了战术,以小股力量前进,对以军部队前后伏击,主要采取的是偷袭战术,这样会很大程度减小伤亡。
2、哈马斯主动“认错”,不是认怂
不过,哈马斯也承认了一些“错误”。
报道称,日前哈马斯突然发布了一份小册子,解释了为何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至于其中多次提到的“错误”,哈马斯并没有具体说明是什么,但解释了“犯错”的原因。
哈马斯表示,以色列安全系统和军事结构在遭到突袭后,立马陷入崩溃,以及在与加沙交界处的部署和防御系统,也出现了混乱。
也就是说,以色列的安全系统和军事结构没有想象的那么牢固,再加上边境地区的混乱想形势,最终导致哈马斯犯了一些“错误”。
分析指出,哈马斯口中的“错误”,应该指的就是对以色列平民造成的伤害。
但双方打了这么长时间,哈马斯为何突然在这个时候“认错”?难道是要认输的节奏?
实际上,这是哈马斯的又一计策。
近段时间,哈马斯和以色列就和谈问题有所接触,但内塔尼亚胡态度强硬,拒绝哈马斯提出的停火换取人质的要求。
哈马斯以退为进,无形中给以色列政府带来了更多的舆论压力,也证明以色列的目的,不只是要消灭哈马斯,更是为了通过战争控制加沙地带。
在这个情况下,哈马斯的主动“认错”,以色列却还在疯狂进行战争图谋,强化了外界对以色列的反对和反感情绪。
这一套操作下来,哈马斯背后,或许真的有“高人”相助。
3、以军换了打法,不再狂轰滥炸
虽然巴以冲突反反复复爆发了许多次,但这一次,以色列承受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伤害,冲突完全爆发后,哈马斯还能获得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而以色列除了美国等个别国家全力支持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施压甚至是谴责。
尽管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存在较大的军事差距,但以色列不得不承认,消灭哈马斯已经不太可能。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美国给支招了。
近段时间以来,经常看到哈马斯高层被斩首的消息,这是因为以色列改变了打法,之前在加沙地区作战,打击的都是哈马斯中低层人员,这些人很容易补充。
尤其是在以色列彻底激怒加沙人的背景下,那些失去亲人的青少年,纷纷投身哈马斯阵营,也就是说,未来加入抵抗以色列的队伍,将会变得更加庞大。
相比之下,实施“斩首行动”,对哈马斯高层进行定然清除,成为了以军打击哈马斯的新战术。
去年11月份,以色列内部就有决议称要在全球范围内追杀哈马斯高层,之后,以军跨国打击,锁定黎巴嫩境内哈马斯目标,实施了精确打击。
尽管遭到黎巴嫩指责,以色列也完全不在乎,甚至更加疯狂,就连拜登喊停都听不进去。
4、美国内部形势,对以色列很不利
局势升级后,拜登曾明里暗里的多次提醒以色列,不要再狂轰滥炸,尽快实现停火和谈,但以色列认为,如果就此收手,那些士兵的死亡就毫无意义。
随着以军对加沙的攻势持续展开,美国内部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
美议员控诉,不管我们喜不喜欢这个说法,美国都是数百万巴勒斯坦人正在经历噩梦的同谋。对此,拜登代表的民主党人发现,这没办法反驳。
在新一轮巴以冲突延宕超100天之际,美国越来越多的进步派民主党人对以色列的行为感到不安,担心拜登会绕过国会直接向以色列提供军援,这将进一步纵容以色列强硬派右翼总理内塔尼亚胡。
日前,有60多名民主党众议员联名发声,敦促拜登重申其反对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加沙的承诺,并针对援以资金做出澄清。
还有布林肯等人在中东局势举行会晤后表示,对内塔尼亚胡及其右翼政府的行为已经感到忍无可忍,而拜登也不该一边援助以色列,一边呼吁减少伤亡,给以色列释放模糊信号。
最近几天,十多名参议院民主党人签署了各种措施,限制或附加对以色列安全援助的条件,其基本都来自民主党左翼。
另外,根据民调显示,由于在巴以问题上的决策,拜登在年轻人、穆斯林和阿拉伯裔选民中的支持率正在明显下降。
若因此拜登在今年大选失去总统宝座,那么新上任的总统,只会在援以问题上,变得更加严格,甚至有可能撤回所有援助。
届时,哈马斯和以色列,谁又会是最后赢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