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任何征兆和通知的情况下,朝鲜突然高调对外宣布,该国科研人员在东部海岸附近成功测试了一款水下核武器,也就是被称之为“海啸-5-23”的无人水下滑翔机。
根据朝鲜方面的说法,此次实验原本是已经安排好的,只是并没有确定测试时间。只是由于近期,美国、韩国和日本在朝鲜周边进行了联合军演,为了对这种“挑衅行为”进行反制,所以朝鲜才会选择在19日测试这款具有核能力的无人水下滑翔机。
(朝鲜“海啸-1”型无人潜航器)
(“海啸-1”型无人潜航器命中目标)
无人水下滑翔机是水下无人潜航器(UUV)的一种,属于水下自主航行器(AUV)的一个子类,其特点是依靠调节浮力实现升沉,借助水动力实现水中滑翔;而其优点则是能在复杂海洋环境中进行长时续、大范围的巡航和探测。
所以,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发展水下自主航行器,以及其他不同品类的无人潜航器。朝鲜在遭到西方封锁的情况下,能独立研发出具有核能力的无人水下滑翔机,绝对出乎很多人都意料。
其实,早在2006年无人潜航器刚刚兴起之际,朝鲜就已经开始接触相关技术。当时,朝鲜在咸兴道咸兴市附近海域,俘虏了一艘疑似美军“近期水雷侦察系统(NMRS)”无人潜航器。虽然,尚不清楚朝鲜从中获得了多少相关技术,也不清楚对朝鲜研制无人潜航器形成了多大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朝鲜必然从中获益颇多。
(韩国媒体播出朝鲜测试无人潜航器)
或许,也正是在这套美军无人潜航器的“启迪”下,朝鲜开始在该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朝鲜早在2012年就已经宣布,将研发具有核能力的无人潜航器。
在经过9年的研制后,在2021年1月朝鲜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期间,就将自己的无人潜航器命名为“海啸(Haeil)”。而到了2022年12月,朝鲜就已经公开声称,经过50多次测试后,具有核能力的无人潜航器已经具备了全面作战能力(F0C)。在经朝鲜高层的批准后,“海啸”已经被部署到前线。
无论朝鲜如何对外发布相关信息,但由于没有披露更多的细节,甚至连“海啸”的具体外观和参数都没有,所以外界对此普遍有一定的质疑。直到2023年3-4月间,“海啸”连续数次的测试或者发射之后,外界才发现朝鲜在无人潜航器领域的实力不容小觑。
(朝鲜测试“海啸-2”型无人潜航器)
在2023年3月28日,朝鲜公开展示了“海啸-1”型无人潜航器的测试情况。根据朝鲜方面公布的信息,在3月25日下午,朝鲜在元山附近海域成功发射了“海啸-1”型无人潜航器,在经过41小时27分钟航行后,于3月27日上午抵达咸镜北道华台郡附近,准确命中了预设目标。
而且朝鲜方面特意强调,“海啸-1”用于试验核弹头按计划爆炸。而就在人们对此次测试还处于震惊之时,朝鲜在4月8日再次对外公布了“海啸-2”的测试情况。新的“海啸-2”是在4月4日发射的,在经历了71小时6分钟,超过1000余海里的巡航后,于4月7日准确命中目标。
虽然此次朝鲜方面没有透露测试地点,但是“海啸-2”的一些细节开始为外界所知,比如其作业深度为82-92米左右。等到了7月,朝鲜国庆大阅兵之时,无人潜航器方阵则正式将“海啸”公之于众。
(朝鲜阅兵时展示的“海啸”无人潜航器)
根据阅兵所展示的无人潜航器可知,朝鲜的“海啸”借鉴了很多俄罗斯“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的理念,比如采用了新型的泵喷推进器和十字形舵面。但是与长20米,直径1.8米,重100吨的“波塞冬”相比,朝鲜的“海啸”应该无法采用核动力推进,而且体格也显得“袖珍”许多。
根据相关信息可知,两者在直径相似的情况下,“海啸”长仅为20米左右。或许正是因为“海啸”较为袖珍,其作业深度、航速、巡航距离都远逊于“波塞冬”。需要注意的是,“波塞冬”号称是“末日核鱼雷”,其载具是世界上最长的核潜艇“别尔哥罗德”号,所以拥有“健硕”的体格本就正常。而“海啸”的载具相比无法超越“别尔哥罗德”,所以拥有“袖珍”体型也属正常。
但是,别看“海啸”体格不大,但作为一款具有核能力的无人潜航器,还是可以悄无声息的接近敌方水域,并摧毁其海军打击群和主要作战港口,堪称一款“水下大杀器”。
(朝鲜俘获的“近期水雷侦察系统(NMRS)”无人潜航器)
(俄罗斯“波塞冬”无人潜航器)
朝鲜在掌握了具有核能力的无人潜航器之后,绝对会让韩国海军感到不寒而栗,甚至日本海上自卫队以及美国第七舰队都会觉得如芒在背。毕竟,谁也不愿意在海上与带着核弹头,能自主在海中巡航1000多公里的无人潜航器,进行一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