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开车撞人算不算违章?那随处可见的 “限速 5km/h” 牌子到底管不管用?这事儿真不是看一眼标志就能说清的,前段时间湖南那个案子简直把这点体现得明明白白。
有个姓杨的阿姨,因为儿子开车被小区升降杆砸了下引擎盖,气不过就坐在小区出入口的地上维权。结果业主宋某开车进来没注意,直接把她撞伤了。最后交警判的是两人同等责任,宋某和保险公司赔了二十多万,杨阿姨自己也得担八万多。你说这事儿怪不怪?明明是在小区里撞的人,既不算普通的交通违章,也不是谁全责那么简单。
其实吧,小区里的路跟外面的马路压根不是一回事。法律上说得很清楚,一般小区的甬道不算 “道路交通安全法” 里的道路,除非是那种能随便让社会车辆进的停车场。这就意味着,交警通常不会按普通违章来处理小区里的事故,更多是靠法院判责任。像杨阿姨这个案子,就是看双方有没有过错 —— 她自己坐在车道上,宋某开车没注意,俩人均责没跑。
再说说那个 “5km/h” 的限速牌,简直是个尴尬的存在。我见过不少小区门口都立着这个牌子,但真能做到的车主没几个。有记者试过,手动挡车光抬离合车速就到 10 公里了,想压在 5 公里以下得不停踩刹车,还老熄火。物业其实也说不清这标准哪儿来的,大多是跟风贴的,说白了就是个提醒,根本没有执法权。
可别觉得这速度没用,真出了事,限速牌就是个重要证据。去年有个小区,车主倒车撞了散步的老人,虽然没超速,但法院还是判他赔了钱,理由就是没尽到观察义务。交警也常说,小区里老人小孩多,岔路口又密,就算没有限速牌,也得按 5 到 20 公里的速度开,行人永远有优先通行权。
我住的小区就出过类似的摩擦,车主拐弯碰了电动车,双方吵半天。骑电动车的指着限速牌说对方超速,车主觉得自己开得比走路快不了多少。最后还是物业调和的,没报警也没赔钱,但俩人心结好几天没解开。现在想想,要是当时真撞严重了,还得闹到法院去。
这里面最容易让人糊涂的就是责任划分。有人觉得只要在小区里撞了人,车主就该全责,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法官判案得看四个事儿:有没有侵权行为、有没有过错、伤得重不重、事儿和伤有没有直接关系。像杨阿姨告物业公司那回,物业都劝过她了,升降杆也是正常操作,自然不用担责。
真要在小区里出了事故,先别慌着吵。第一步肯定是看伤得怎么样,赶紧救人最重要。然后得保留现场,最好拍点照片,能找物业调监控就调。要是协商不好,就只能去法院,法官会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判赔偿。保险公司也得及时通知,毕竟就算不算交通违章,车险通常还是能赔的。
说实话,小区里开车哪是看速度表啊,全靠眼神和耐心。尤其是傍晚放学那阵,小孩追着跑,老人拄着拐棍散步,车开得再慢都得备着刹车。我见过最细心的车主,进小区前先把音乐关了,窗户摇下来听动静,就怕有孩子突然窜出来。
那些觉得 “5km/h” 不合理的车主,其实也能理解,谁也不想在自家小区里开成蜗牛。但换个角度想,这速度背后是人命关天的事儿。万一真撞了老人小孩,赔钱是小事,心里的疙瘩一辈子都解不开。物业其实也该多做点实事,比如在拐角装个凸面镜,或者让保安在人流多的时候疏导一下,比光立个限速牌管用多了。
说到底,小区是住人的地方,不是停车场。开车的多留意,走路的别大意,比纠结算不算违章、超没超速重要多了。毕竟没人想在自家楼下摊上这种糟心事,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