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探共生之道 2025阳明文化中外交流会在浙江余姚举行
创始人
2025-10-31 07:46:15
0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2025阳明文化中外交流会10月30日在浙江宁波余姚市举行。活动汇聚了来自中国、日本等国家的阳明文化研究领域学者以及阳明文化研究机构代表,旨在追溯心学本源,深化对“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的当代理解,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为何阳明心学能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异彩?要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需回到阳明心学本身的思想内核与其独特的传播路径。

  “阳明心学具有跨越文化疆域的价值,可以让世界有更多共同语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温海明以《阳明心学的全球意义与当代启示》为题发表提出了个人见解,“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思想对当代社会依然很具伦理引导与实践意义,尤其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更应重视心学对人心秩序与社会和谐的构建作用。

  走出国门后,阳明文化在东亚各地融入了当地的社会文化与士人精神,并催生了各具特色的思想流派与实践方式。

  “日本阳明学具有不依赖直接师承、注重文本自学等特点,深受《传习录》等核心文献的影响。”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永富青地系统梳理了阳明学自江户时代传入日本后的接受脉络,还分析了日本阳明学在发展中呈现的“内向化”倾向,以及其如何持续发挥社会影响力。

  二松学舍大学教授田中正树聚焦《阳明心学与现场学》,在分享阳明心学强调的“事上磨炼”如何成为一种具身化的认知与实践方式时说,“这种强调实践现场的思想特质与日本近代的‘现场主义’文化存在精神共鸣。”

  在研究发表环节,学者们从多维度挖掘了阳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张学智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对现代人的意义和价值;江苏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胡发贵以《高明者恒妙于独得》为题,强调了独立思考在阳明心学中的地位。

  浙江本土的学术传承也成为交流焦点。浙江伦理学会会长、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梳理了阳明心学在浙江的学术脉络;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宏敏则探讨了王阳明与明清浙东学派的学术建构;余姚书画院副院长计文渊从文献学角度进行了王阳明墨迹文献中的真伪考证,为阳明文化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

  与会学者认为,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精神基因,使其天然具有从理论走向生活的动力,对当今世界的个人成长、社会伦理与文明对话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近年来,余姚把传承、弘扬阳明文化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用阳明文化浸润城市灵魂,渗透到余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用心擦亮阳明文化这张“金名片”。从修缮中天阁、建设王阳明纪念馆,到打造阳明主题研学线路、开发文创产品,余姚正探索一条“文化+产业”“传统+当代”的活化路径,让阳明心学从书院走向民间,从历史走进生活。

  “余姚作为阳明先生的出生地、成长地、讲学地,守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阳明文化,义不容辞、使命在肩。我们通过多年持续努力,提升了阳明文化在全球范围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姚市委书记傅贵荣在会上表示,这场交流会既是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也是连接中外的文化交流,必将为推动阳明心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互学互鉴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 苏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著名生物医药学家胡晔全职加盟清...   10月30日,“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刊文介绍,著名生物医药学家胡晔2025年9月全职加盟清华大学...
新发展理念看变化|创新发展塑优...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经济高...
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   《求是》杂志评论员  凝心聚力,擘画蓝图。金秋时节,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举行。...
利物浦再遭重创!弗林蓬伤缺六周... 利物浦的球迷们,你们是否已经习惯了球队在这个赛季的跌宕起伏?正当红军在英超赛场上的表现让人忧心忡忡之...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今天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0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表示,5000亿元新型政...
锚定“排头兵” 坚决“挑大梁”...   开栏的话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
视频丨国际人士:中国坚持开放联...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在韩国庆州举行。国际人士指出,亚太地区是世...
视频丨港澳台各界人士表示中共二...   港澳台各界人士表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意义重大、振奋人心,为中华民族伟大...
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作家带你看北京|丹柿小院成北京...   北京秋日,老舍故居“丹柿小院”因一抹璀璨的金黄再度成为顶流。人们不禁要问:老舍先生当年为何种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