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魏有兴
江豚,是长江流域无可替代的旗舰物种,它的每一次跃动,都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最直观的“晴雨表”。如今在长江南京段,常有“微笑天使”江豚划破水面、灵动腾跃。
这幅生机盎然的画面,不仅成为南京生态复苏的鲜活注脚,更承载着无数人为守护长江生命所付出的努力——河海大学的师生们,便是这场守护行动中,以科普为笔、以青春为墨的重要力量。
江豚协会全民寻豚活动。学校供图
自2019年起,河海大学海洋学院便与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携手,共同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将江豚保护志愿服务纳入常态化开展。
也是在这一时期,长江生态公益讲坛的首站落户河海大学,学院特别邀请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王丁研究员,带来“长江江豚保护40年:科学探索、进展和未来方向”主题报告。报告中,王丁研究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长江江豚的生活习性、当前濒危程度,以及多年来学界与社会各界为保护江豚所采取的科学措施,让在场师生对江豚有了更系统的认知、更深厚的共情,更点燃了大家参与生态保护的热情。
除了邀请专家传经送宝,学院志愿者们还将科普课堂“搬”到了更贴近自然的地方。他们定期在长江渡轮上搭建“移动课堂”,开展“江豚・实验室”公益科普活动:借助简易实验器材,带领船上的大小朋友探索江水的“生存密码”,从水质保护讲到江豚栖息环境,让生态保护的理念在互动中深入人心。
建立江豚保护志愿服务基地。学校供图
在校内,江豚保护的宣传同样如火如荼。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通过举办保护江豚主题图片展,用一张张真实的影像展现江豚的生存现状;分发精心设计的宣传折页,将保护知识传递到每一位师生手中;更借助仿真江豚模型开展现场宣讲,让大家直观感受江豚的形态特征与生存需求。每一项活动都旨在呼吁更多人关注长江江豚,守护长江生态。
此外,每逢暑期,志愿者们还会走进长江江豚科教中心,通过沉浸式学习深化对江豚保护知识的理解,为后续的科普与志愿服务积蓄更多力量。
在校内开展保护江豚公益宣传活动。学校供图
从校园到江边,从知识宣讲到实践学习,河海大学师生始终以青春之名,为长江江豚保护注入活力,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
基地共建合影。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