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11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EBRU水拓画中国推广大使、中国民主同盟著名革命烈士王任的外孙女李昕桐女士,向西安市烈士陵园及西安市英烈褒扬促进会分别捐赠了一幅水拓画作品,表达对以王任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
这场在西安烈士陵园举行的捐赠仪式,连接起革命烈士的红色精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成为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最有意义的是,当年革命同盟杜斌丞烈士后代也来到了现场,素未谋面的烈士后人们通过这次捐赠,回顾过去的历史,让英烈们的事迹时隔百年再度有了联结和传承。
王任,原名王锡立,1901年出生于河南省桐柏县平氏镇,1929年考入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因痛感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平,他愤然取“天降大任于斯人”和“世界大同,天下为公”之意,更名王任,字同公。1934年到西安,任陕西省第一农业职业学校教员,并兼办律师事务,不久辞教做专职律师。他性情耿直,不畏权贵,加之精通法律,所受讼事常常胜诉,时称“王任大律师”。
抗战胜利前后,王任在西安结识了后来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西北总支部负责人的杜斌丞。在杜斌丞的影响下,于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2月,重庆“较场口事件”发生后,面对国民党特务对民盟西北总支部机关报《秦风报》的威胁,王任挺身而出,慨然出任《秦风报》法律顾问。他就报社营业部被毁事件向法庭提出公诉,在《秦风报》头版发表长篇慰问信,痛斥特务罪行,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1946年4月9日,特务以检查毒品为名,非法查抄王任的家,栽赃陷害,将其逮捕入狱。王任在狱中坚贞不屈,据理力争。4月23日,他被西安市警备司令部以“烟犯”罪名枪杀于西安玉祥门外,时年45岁。王任牺牲后,延安各界于7月26日举行反内战、反特务暨追悼李公朴、闻一多、李兆麟、王任等烈士大会,朱德在讲话中高度赞扬诸烈士。王任牺牲后,被安葬在西安烈士陵园。
作为王任烈士的外孙女,李昕桐继承了外祖父的勇气与坚韧,在不同的领域践行着传承与奉献的精神。李昕桐出生于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2007年随丈夫到伊斯坦布尔生活,师从土耳其水拓画工艺大师查埃罗。经查阅资料,李昕桐发现宋朝《文房四宝》中记录的唐朝艺术“流沙纸”,与水拓画工艺极其相似。她的研究证实,水拓画起源于盛世大唐,在公元14世纪经古丝绸之路穿越伊朗,流传到土耳其,被当地的绘画大师发扬光大。
2014年,土耳其水拓画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一年,李昕桐获得了老师颁发给她的出师证,成为土耳其唯一一位水拓画的外籍传承人。近年来,李昕桐奔走在丝路两端,致力于在中国推介这项艺术。她用10年时间学习“水面作花,纸拓成画”,就是为了把这一古老艺术带回中国,让水拓画“回家”。
如今,李昕桐每个季度都会回国授课,“艺术是跨越国别的语言,能在共同的审美旨趣中拉近人们心灵的距离。心的距离近了,就不惧山海之远。”
这场捐赠活动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也是红色基因与文化遗产在当代的完美融合,李昕桐期待为纪念众多革命烈士作出更多贡献。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职茵
下一篇:通途贯山河 热土启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