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医护人员一边用专业工具为晚期肿瘤患者评估疼痛程度、按医嘱精准给予规范药物治疗,有效处理患者疼痛和呼吸困难的症状,一边将盛有舒缓精油的香薰装置放于床头,通过芳香疗法、放松冥想辅助缓解患者焦虑,同时,辅以中医特色疗护;病房外,医生拿着“安心卡”,与家属轻声沟通患者的临终医疗决策,确保每一项选择都贴合患者本人意愿。这样为晚期肿瘤患者实施“全人关怀”式照护模式将通过“四级联动”的模式在天津各级医疗机构相继开展。
为迎接10月11日2025年世界安宁疗护日的到来,10月10日,天津市肿瘤医院牵头启动了天津市"三级—二级—社区—居家"四级联动安宁疗护服务试点工作,并举办大型义诊暨健康科普讲座。本次活动作为启动后的首场实践项目,旨在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与志愿服务力量,为终末期患者提供全程、连续、闭环的照护服务。
活动现场,天津市肿瘤医院疼痛治疗、中医诊疗、症状管理等多学科专家,以及武清区人民医院、和平区中医医院等试点单位的专家团队为患者提供专业咨询、开展科普讲座,体现了“四级联动”模式在实践层面的初步落地。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黑静介绍,“四级联动”安宁疗护体系整合了全市医疗信息资源,打破了以往一床难求的困境,构建了"三级医院(复杂症状管理、标准制定、人才培训、技术指导、远程服务)—二级医院(区域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安宁疗护服务)—居家(延续护理)"的分级服务网络。通过明确各级机构职能、建立转诊机制、规范服务流程,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下沉。
作为中华护理学会及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天津市肿瘤医院率先成立了安宁疗护病房,开展安宁疗护规范化服务;牵头制定《天津市医疗机构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涵盖37项技术操作规范与病区管理制度;组织全市培训10余场,覆盖700余人次;培养专科人才300余名,辐射全国8个省市;与13家医疗机构组建安宁疗护联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与远程会诊,为四级网络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强万敏表示,基于前期在安宁疗护培训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基础,医院安宁疗护专业组计划进一步向全市更多三级、二级医院辐射推广。通过开展系统化培训、远程会诊指导与实地探访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各医疗机构终末期患者照护能力,逐步完善全市范围内的转诊管理机制与服务衔接流程,推动实现安宁疗护服务的规范化、同质化发展。目前,武清区人民医院、和平区中医医院作为区域枢纽已率先开展试点,分别联动辖区内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武清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赵春生表示:“目前,医院已经成熟开展安宁疗护工作,服务终末期患者百余人次,未来,医院将依托意见提架构,发挥区域三级医院的优势将此项工作辐射到周边街镇和家庭,让患者和家属享受到通知画的医疗服务。我们也会根据换着的具体情况,做好安宁护理分级诊疗的转诊路径,形成有效的上下联动机制,守护好患者生命的最后一公里。
和平区中医医院副院长薛志雯表示,将发挥中医特色,在病房中体现中医文化元素,根据患者生活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照护人员多倾听、多共情,把中医方法推荐给家属。针对患者的不适症状通过中医疗法减轻患者痛苦。未来,也将持续加强培训,让服务更专业。
未来,天津市计划建立安宁疗护全病程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在线转诊、远程会诊等功能,逐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津模式”,为全国安宁疗护事业发展提供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