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全球超过14%的儿童和青少年受到精神障碍的影响。根据今天(10月10日)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我们应当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究竟哪些信号提示我们应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呢?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观察到孩子们的行为和情绪变化。比如,有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或者表现出过于激动和不安。这些都可能是心理问题的早期信号。专家指出,当孩子出现以下两个信号时,家长们需要引起重视:首先,如果孩子的情绪或行为表现与其年龄、受教育水平和所处环境不相符;其次,如果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持续影响到他们自己、家庭或学校的正常生活。这些都可能表明孩子正在经历心理障碍,及时就医显得尤为重要。
在与专家郑毅的交流中,他强调了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满足三种基本需求: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如今,虽然很多孩子在物质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在精神和情感上却可能面临匮乏。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家长们应多加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
在此,我们也需要纠正社会上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些常见误区。例如,有些人认为“孩子只是调皮/青春期叛逆,不是病”,但其实,是否属于疾病的判断在于症状的持续性和对生活功能的损害。此外,家长们也常常低估了抑郁症的严重性,认为多运动或换个心态就能解决问题,实际上,抑郁障碍是需要专业治疗的疾病。
为了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们可以采取一些实用的方法。首先,避免过分包办孩子的事情,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其次,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让他们学会自我肯定;再者,批评时要对事不对人,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同时,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探索;此外,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培养成长型思维,关注过程而非结果;最后,家长自身也要保持情绪稳定,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
孩子的心理健康关乎整个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未来。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识别信号,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与理解。如需专业心理援助,请拨打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