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秋与国庆双节的叠加,为成都的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迎来了一个被称为“超级黄金周”的假期。根据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数据显示,假期前三天,外地游客在成都的到达人数高达520.1万人次,同比增幅为4.6%,而入境游客的增幅更是达到了29.4%。如此强劲的客流,推动了各类消费的快速增长。
在月饼市场上,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使得消费趋势日益多元化。虽然传统月饼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但创新产品正以惊人的速度崭露头角。比如,许多消费者在挑选月饼时,选择了“小型、不油腻、面粉含量少”的款式,以满足健康饮食的需求。与此同时,传统咸口月饼依旧受到欢迎,尤其是“云腿月饼”,成为送礼和自用的热门选择。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款被称为“丑月饼”的本地特色月饼,凭借其朴实无华的外表和独特的口味,吸引了众多顾客的目光。尽管外形不佳,但它以其扎实的用料和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销售一空的速度让人惊叹。此外,由成都中医药大学推出的“养生月饼”也备受关注,其采用了药食同源的理念,将阿胶、人参等健康食材融入传统月饼中,成为健康消费的新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宠物经济的崛起,宠物月饼市场也悄然兴起,成为中秋消费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宠物主人开始为自家的“毛孩子”准备节日礼物,定制鲜食和宠物月饼的需求不断增加。根据贝安姐妹宠物鲜食负责人周希桐的介绍,尽管宠物月饼的推出时间较晚,但销量相比去年增长了约10%,显示出这一市场的潜力。
除了月饼,餐饮、文创及旅游等多元业态也因双节的到来而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海底捞的VC公园露营店每天的预订都一抢而空,结合露营与火锅的创新场景,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而在夜游锦江的餐游船上,游客们在美丽的江景中享用牛油火锅,形成了独特的消费体验。
2025成都国际美食嘉年华的同步开启,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美食选择,铁像寺水街的“熊猫美食宴”市集汇聚了全球风味,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文创产品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使得春熙路的机器人沉浸式互动体验展成为新的打卡热点,吸引了4万多名观众。
为进一步拉动消费,成都在美团、抖音等平台上每天发放餐饮消费券,设置多档满减优惠,覆盖1.6万家商户。市民王女士表示:“叠加门店折扣后,一顿火锅省下了近百元,真是太划算了!”
中秋节的消费不仅仅体现在月饼上,更在于餐饮、文创与旅游的协同发力。成都在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中,展现出“美食之都”和“文创之都”的独特魅力。随着“熊猫消费节”等600多场促消费活动的持续推进,成都的节日消费正为当地经济注入更强的活力,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