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特朗普政府官员称关税正为美国制造业的复苏奠定基础,但许多经济学家对此存疑,认为极具破坏性的关税政策根本难以重振美国制造业,因为政策总是反复无常,目标也含糊不清,全面关税更是无差别“一刀切”。
保守派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政策研究主任迈克尔·斯特兰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会削弱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并将减少制造业就业。这些(关税政策)正在提高美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其竞争力。”
英国《卫报》评论称,经济学家认为关税政策难给美国制造业带来复苏的原因之一是其反复无常的变化。按照特朗普政府的说法,对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加征更高的关税,使从海外进口的商品价格更高,将刺激美国制造业。然而,几乎没有经济学家认为这样的情形会发生。
英国《卫报》网站文章截图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前院长、经济学教授安·哈里森(Ann E Harrison)指出,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反复无常、时断时续,已极大扼杀了激发制造业大规模投资的希望。
哈里森说:“政策要成功,必须长期保持一致。人们需要相信它会持续下去。有些工厂需要5年时间来规划和建造,这是长期规划,但特朗普政府总是不断改主意。过去6个月,我们几乎就没有看到过任何一致性。”
此外,经济学家们还提到了另一个让企业管理者对在美建厂犹豫不决的原因——美国国际贸易法院5月份裁定全面关税非法。虽然这一裁决仍处于上诉阶段,但斯特兰表示,若将政策的反复无常及其备受质疑的合法性等因素都考虑进去,就会发现其中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在任何常规的传统贸易协议中,这种重大疑问都不会悬而未决。”他说,“而这都是我们所看到的巨大不确定性的一部分。”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专门研究贸易和产业政策的经济学家丹尼·罗德里克直言全面关税政策在刺激投资方面不太可能成功:“如果真想重振美国制造业和增加就业,应该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通过产业政策首先确定所关心的具体领域。”
哈里森同样也提到,“产业政策想要成功,就必须致力于促进更多竞争……关税却恰恰相反,它限制了竞争”。
已经有来自美国汽车行业的官员抱怨,特朗普政府对钢铁和铝征收50%的关税,增加了他们的成本,并损害了竞争力。对此,斯特兰分析指出:“在制造业中,每个钢铁生产领域的岗位,对应着80个使用钢铁的工作岗位。因此,对进口钢铁加征关税或许能帮助一个人,却同时损害了其他80个人的利益。”
美联储经济学家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研究发现,特朗普第一任期实施的关税实际上与全美范围工厂工作岗位减少有关,因为增加的投入成本和反制措施的影响超过了关税带来的所谓“保护”。
曾在拜登政府和奥巴马政府从事产业政策工作的凯斯西储大学经济学家苏珊·赫尔珀警告说,美国汽车产业将受到混乱关税政策以及削减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严重打击,“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正在让美国汽车产业成为一个落后的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