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最小可行产品,最早由《精益创业》的作者Eric Rice在2012年开发。
2000年,他还是硅谷的一名企业家,以开创“精益创业”运动而闻名。精益创业是一套用来指导创业公司尽可能高效地整合资源的理论。用户认证是精益创业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1\.找出最需要验证的问题;
2.设计MVP对于问题;
3.再次收集数据/亲身经历/采访;
4.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其中,MVP是用户验证的核心要素,一个好的MVP可以帮助企业快速、低成本地找到自己的路。MVP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选择最需要验证的假设;
2.确定要评估的数据;
3.过滤并验证假设需要实现的功能;
4.做产品推给核心用户;
5.验证假设并迭代。
与常规产品不同,MVP更注重对未知市场的调查,用最少的成本验证你的商业可行性。比如你想做照片分享网站,那么作为产品原型,MVP只包含最基本的功能,表单可能是一个提交图片和显示图片的按钮。在MVP的帮助下,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将产品的设计思路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整改,最终完成正式版的开发。
大多数公司的问题是,他们对MVP的理解只是在“最小成本”部分,但他们渴望做一个版本来告诉公司,上层项目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也有一些公司的问题是完全忽略了客户的体验和反馈。MVP真的可以小,但我们绝不能为了小而小。
贝宝创始人彼得泰尔在他的《从0到
1”、不客气地批评精益思想只是缺乏规划的借口。前年参加了一个涉及几百人的旧体制改造项目。旧系统从研究到第一版上线用了大约两年时间,数据迁移用了一年时间。然后,为了尽快上线,我们的大领导提出了敏捷管理的思想。他认为敏捷最重要的两点,不怕出错,快。当80%以上的项目团队成员是新面孔时,四个月内需要第一版。不谈规划,最重要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在旧体制下在做什么,所以我们在努力。领导的任务必须完成。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的BA大部分都打开了测试环境,运行老系统,一点一点的扣除功能细节,加上一些框架优化,prd就完成了。当时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写的珠三角没有灵魂,我不想签。但是,真的会考验你个人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天都要面对无数的大坑和小坑,而且你很会杀人。
小不代表稀里糊涂开始工作,不断尝试犯错不代表无视生产事故。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半年后去了试运行环境,离开这个项目才上线。
例如:
假设你现在开始创业,你的产品目标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甜甜圈!
产品团队以最快的速度做了一个原型图,程序员快速吐出一大堆代码,编译器把原型图和代码揉成面团扔进锅里炸,开发出一套口味普通的甜甜圈——这是你第一个可以最小化的产品。能吃能用
(神秘的角色),但它可能不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甜甜圈。这个时候,你的产品团队应该抓紧时间问用户一些问题。例如:
你认为哪个甜甜圈最好?
如果可以选择添加配料,你会添加什么?
你喜欢什么甜甜圈形状?切割还是整合?油炸金黄还是脆嫩?
……
有了种子用户获得的这些验证结果,产品团队情绪高涨,立即制作了一套更好的甜甜圈。根据用户的反馈,产品团队总结了很多实现细节:
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用户会喜欢添加一些彩色的糖珠;
一些特定的市场和特定的用户更喜欢巧克力甜甜圈;
如果是海外用户,可能更喜欢草莓甜甜圈。
可以看到,“开发通过MVP的用户验证”是创建好产品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使用“构建-测量-学习”的方法,在有限的测试或形式化操作中循环迭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