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巴努的火锅品牌——
淘下饭火锅第一家店开在北京,31元内人均消费单一,主打一人火锅。自今年3月正式上线以来,半年来大众点评评分3.8,表现乏善可陈。虽然背靠巴奴这样的现象级品牌的全方位赋能,却未能创造辉煌的业绩。
巴努这几年的稳定和质量有目共睹。为什么突然办起了小火锅?肯定不是拍脑袋就能做到的。背后一定有对行业发展和市场消费的深度思考和研究。但为什么桃娘至今表现不佳?有什么不好?
今天老谭决定和大家一起来好好复盘一下小火锅。
现在火锅热不是偶然的。现在餐饮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许连锁几年前的疯狂,已经变成了一地鸡毛。在市场的残酷敲打下,餐饮玩家的认知也在不断升级。今年重点关注选品的认知逻辑:标准化、低投入、低选址要求、高频消费、低价格。火锅的模式非常符合当下的认知逻辑。当然,今年不只是火锅,只要符合以上逻辑标准的品类都受欢迎,比如兰州拉面。
现在的游资也是助推剂。别看目前餐饮行业资本疯狂。其实资本的逻辑很清楚:标准化、单点投入少、风险低、容易规模化、容易上瘾的餐饮品类才是他们持续看好的项目。小火锅这个品类也符合资本的逻辑。目前很多小火锅项目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融资,自然加强了这个赛道的知名度。
在老谭看来,这几年资本在餐饮行业的疯狂,对资本和行业是好的,但对99%的从业人员是坏的。为什么?一个Momo点心局只有10家店,却获得了10多亿的融资。大家可能觉得资本疯了。
疯狂的一点就是制造所谓看得见的期待,让大家相信故事是真的。说白了就是游戏,快速催化整合一个赛道。虽然烧了很多钱,但实际上换来的是资本最看重的时间和垄断,因为从最终来看,时间和垄断才是最大的钱。所以资本最终会胜出,行业会快速成熟,变得更有竞争力和生产力。但是对于还在成长中的从业者来说是很残酷的,很多人可能还没准备好,或者想清楚了就被打死了。
老谭有点跑题了,还是回到火锅的分析上来。所以从业者和资本都在推小火锅的赛道,剩下的就看消费需求和模式了。
火锅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新瓶装旧酒。流传多年的冒菜和麻辣烫是它的近亲。本质上是麻辣口味和涮锅消费的场景和嘉宾名单的延伸。前几年川渝火锅二代主要定位于聚餐消费的社会聚餐(重庆除外),面积在300平米左右或更大的店铺,位于核心商圈,以中式装修为主,装修投入不轻。虽然一度把客户单拉到人均60-70,但是运营收入显然无法覆盖成本和费用,这就造成了好玩容易赚钱难。
随着品类流行周期的过去,进入稳定发展期,前期积累的火锅店导致严重供大于求,大家日子都不好过。除了关门的店铺,剩下的火锅店都在客流减少的同时理性回归价格求生存,尤其是成都市场,很多火锅品牌都相继提价。
已经培养产生的麻辣口味和涮锅消费习惯依赖于此,与明显上涨的物价碰撞,自然过滤掉一批想吃麻辣涮锅又有支付压力的消费者。这种满足不断扩大的人群消费,价格便宜但食材和口味体验没有明显下降的小火锅赛道,自然成为“泄洪”的好品类。
在这里,老谭也不得不说,现在那些人均客单在100元以上的餐饮企业,想开上千家连锁火锅店,确实需要客观分析。
一下你的决策,谁给你这样的自信?不仅1000家不可能,并且客单的上升,你的市场容量会快速萎缩,假如客单超过150元,当下的市场就是想要开出良性经营的200家店,调整都会很大。不要自嗨认为市场有多大,我们要正面面对不同消费能力人群的分布,大众的消费能力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还要考虑其他品类的分流,中国的市场不可能成为某几个餐饮品类的市场,而是更多丰富品类共生的市场。
其实海底捞的问题,去年老谭的文章就已经预测过,能满足海底捞客单消费,同时还能大排队的市场是非常有限的,多开店就只有自己抢自己的流量,包括现在正在快速扩展中的凑凑火锅,它的市场空间比海底捞还要小得多。
多年前呷浦呷浦的小火锅快速风靡全国,靠的就是和主流火锅形成巨大差异化,其优势在于客单价和性价比体验,所以当呷浦呷浦产品定位上调,客单上调的时候,就快速的失去了市场。之前老谭就讲过,一个企业一定要知道自己是如何成功的,基因是什么,升级的核心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更加聚焦自己的核心基因能力升级,而不是不断膨胀,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涨价和升级定位。
当然随着老谭说小火锅是过去串串、麻辣烫、冒菜的近亲,但是不等于他们就是一样的,其实在老谭看来它们之间的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从共同点来讲,串串、麻辣烫和冒菜都是为来满足麻辣口味和涮锅消费,但是客单明显下调后的模式。为了控制客单,实现盈利,都以不同的形式降低了菜品单价,改变了锅底、同时保留了丰富性选择,所以虽然都还属于大火锅品类,但是产品体验和正餐火锅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在老谭看来
,真正的小火锅和前面三者不同,是在口味和食材上尽可能保留正餐火锅体验,在价格上却做到了35-55元的火锅。所以搞清楚自己做的究竟是小火锅,还是传统的冒菜、麻辣烫,这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标准。
低客单,还要有火锅正餐的体验,那怎么做?该怎么理解?在老谭看来,呷浦呷浦面对的困境主要就是持续高涨的商场房租,这已经成为呷浦呷浦这种相对低翻台小火锅无法承受的成本。在老谭看来,商场店最好还是80元以上的客单业态更适合,低于这个客单就必须有极高的翻台率和坪效。
所以,小火锅为了满足体验,降低价格,除了降低锅底成本,还必须调整毛利以外的成本和费用要素,首先就是选址,这个是费用最大的项目,找到更便宜价格且有基础流量的商铺,未来具备流量和年轻人聚集的社区商业会是好的选择;其次,提升坪效和降低开店投入,开小店,装修更轻,餐位数更密集,当然,还要根据城市做对应的模式选择。老谭认为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建议偏向于快餐的场景构建来设计;如果是在二三四线城市,建议偏向于休闲餐的场景来设计,不同的偏向也就意味不同的对标和竞争。
抛开以上要素,老谭认为做小火锅最重要的还是产品和供应链。打造具备耐吃性和高性价比体验的产品,构建高效、稳定和低成本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做好这两者,才是未来能做好小火锅的真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