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股份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公司”)由合资合作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东风公司成为小康股份第二大股东。小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海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小康股份有限公司和东风公司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大对旗下金康新能源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在重庆打造高端新能源汽车项目。”
深化全产业链合作
中国证券报:如何发挥混改优势?
张兴海:小康股份与东风公司合资已有17年历史,东风小康“白手起家,规模上百亿”的创业历史是“民营企业与央企创新合作模式”的成功验证。通过资源重组整合,可以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此次重组后,东风公司成为小康的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深化双方在传统乘用车市场的战略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促进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两大业务板块的融合和集约化发展;在汽车行业技术、业务、成本等资源平台开发的背景下,重组可以相互赋能,共同发展。
今年4月,在重庆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小康有限公司与东风公司达成了深化整个产业链的战略合作协议,在车辆平台、动力总成、电源、电子架构四个领域展开合作,将延伸至智能网络连接、氢燃料、售后市场等战略合作。
根据公司与重庆两江新区和东风公司的协议,以金康新能源为中高端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合作平台,东风公司将对金康新能源与小康股份的公司治理结构、市场化运营体系和机制、品牌战略和定位、商品计划和营销策略进行重组,同时进行可行性研究,充分发挥小康股份和东风公司的优势,加大对金康新能源的资源和资本投入。在重庆打造高端新能源汽车项目,将金康新能源打造成为高端新能源汽车标杆企业,将小康打造成为高品质发展的百万级汽车企业。
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
中国证券报: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张兴海:2016年,公司推出“智能生态战略”,投资100亿元,按照全球标准打造“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转型升级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联网汽车综合战略。同年,公司在美国硅谷成立了SERES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开发、产品工程设计和开发。三年来,自主研发了电驱动系统、车辆控制器、动力电池系统、增程器、保护性自主驾驶等行业领先核心技术,掌握了从算法到工程开发的汽车软硬件技术。首款智能电动车Celeste 5已经交付给用户,未来将根据用户的订单批量交付。
未来,公司将坚持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方向,进行三次合作。管理“两手都要硬”,现有业务注重效率,新业务注重突破。技术路线双核驱动“两条腿走路”,传统燃油车和智能电动车同步发展。产品布局是“两个系列齐头并进”,乘用车和商用车并行前进。同时要做好保证与东风公司合作,共享双方优势资源的工作。
中国证券报:公司的电气技术有哪些优势?
张兴海:公司培育并形成了
“中国领先,世界先进”的电驱动三电技术和差异化特色的增程式技术。赛力斯5就是采用搭载大功率电机和大容量电池的第三代增程技术,既能烧油又能用电,可提供超过150公里(纯电续航)+R(增程器介入后的续航)的续航里程,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痛点,实现有电充电、无电加油、全时电驱、里程无忧;同时,后续7合一集成式增程器及米勒循环发动机等技术在研发当中。
近三年研发投入超40亿元
中国证券报:智能化方面公司有何规划布局?
张兴海:为推动智能化发展,公司成立了智能设计院,硅谷、重庆两地协同研发,涵盖了软件平台开发、整车控制策略、智能开发等板块。同时,与华为生态、阿里生态、百度生态打通,加大5G在汽车上的应用储备。5月,华为宣布与18家知名汽车品牌共同打造“5G汽车生态圈”,其中就包括公司旗下的东风小康和金康赛力斯。
目前,公司已具备L2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系统集成、整车测试验证能力,已完成L2级自动驾驶产品的开发,并搭载在东风风光、金康赛力斯两个品牌的多款产品上。同时,基于域控制器、软件及仿真测试等技术,开展研发以突破L2.5自动驾驶。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
中国证券报:公司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张兴海:以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为两个抓手,推进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方面,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22亿元,占总销售收入超过12%。近三年,公司研发投入超过40亿元,占总销售收入超过7%,在中国汽车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培育并形成了国际领先的电驱动三电技术和差异化特色的增程式技术,并与华为、阿里等合作,集成了领先的智能网联技术。
智能制造方面,近三年公司智能制造总投入超过80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13.4%,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比如,按照数字化、智能化的要求,全力打造“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金康赛力斯两江工厂,实现了生产线平台化、柔性化、透明化,生产车间使用机器人超过10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