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一位在山东潍坊市公安系统中传奇般的辅警——孙培亮。他凭借对指纹的深入研究与精准比对,协助外省破获了一桩沉积31年的重大杀人案,再次证明了指纹在刑侦领域中的不可替代价值。
孙培亮,这位公安部刑侦技术指纹专家,不仅是公安部205名刑事技术专家中的独一无二的辅警代表,更是一位在22年辅警生涯中,直接比中全国8000余起案件作案指纹的卓越实践者。他的成就,早已超越了普通民警的范畴,成为了刑侦领域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然而,尽管功绩赫赫,孙培亮的身份却始终未变——他仍是一名辅警。自2002年从河南省郑州市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加入潍坊公安辅警队伍以来,无论获得何种荣誉,他的这一身份都未曾改变。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何如此优秀的人才,却始终未能转正?
近年来,虽然有个别辅警因突出表现而成功转正的案例,但这毕竟只是个别现象。在当前“逢编必考”的社会环境下,辅警想要转正,除了需要拥有出色的能力和关系外,还必须通过考试或立功表现来实现。而辅警一等功的获得,更是难上加难,往往需要面临生死考验。
孙培亮虽然未能转正,但他在潍坊市刑警支队却拥有自己专门的办公室——“孙培亮指纹专家工作室”。这是对他专业技术的极高认可,也是对他多年付出的最好回报。在这个工作室里,他带领团队利用指纹技术成功比中各类案件,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也许有人会说,孙培亮未能转正是一种遗憾。但换个角度看,这恰恰体现了他的卓越与不凡。他的选择,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钻研业务上,而不是追求身份的转变。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公安部组织的指纹破案比武会战上四次夺冠,展现出真正的“术业有专攻”。
在孙培亮的眼中,没有正式编和辅警之分,只有案件和指纹追凶。这种纯粹和专注,正是他能够在刑侦领域取得如此成就的关键。上级尊重他,更想将他树立为榜样,告诉世人:辅警同样可以干出大事业。
孙培亮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指纹神探的传奇,更是一个关于坚持、专注和追求卓越的励志故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无论身份如何,只要有能力、有信仰、有追求,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上一篇:张雪峰将向郑州大学捐款300万
下一篇:建设幸福合作社 合作互助惠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