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惶诚恐的典故 【溯源】《后汉书·杜诗传》中记载,杜诗一年中三次升迁,出任南阳太守时于心不安,遂上书武帝要求辞去太守,就任低职,书中写道:“奉职无效,久窃禄位...
不求甚解的典故 【溯源】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原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必在字句上花太大的功夫。 【释义】现多指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浅尝...
茶话会的典故 【溯源】茶话会由茶会和茶宴演变而来,最初是旧中国商人在茶楼进行交易的一种集会,流行于长江流域,尤以上海为盛。 【释义】以清茶或水果、糕点等...
处事以理不以势的典故 【溯源】《明智部·经务》中记载,明朝时,户部尚书刘大夏到边境掌管粮饷。有人说:“北方的粮草大部分属于官宦子弟经营,你一向与这些亲贵不合,...
叱咤风云的典故 【溯源】《骆宾王集》中记载,武则天临朝参政后,废中宗、睿宗,登基并改国号为周。李敬业等率军讨伐武则天,请骆宾王写《讨武檄文》,其中有“喑呜则山...
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的典故 【溯源】《礼记·经解》中提到“《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意即君子从起步开始的每一过程都要...
出人头地的典故 【溯源】《欧阳文忠公文集》中记载,苏轼以送文章为名拜见欧阳修,欧阳修读罢,对诗人梅尧臣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意即:“我们应该在他...
出格的典故 【溯源】古时应制文字及表章,凡遇到表示尊敬的词语,均需另起一行,比一般行文提高一格收写,即“出格”。 【释义】现指行事过分超出常规。
大腹便便的典故 【溯源】《后汉书·边韶传》中记载,边韶字孝先,教起书来才思敏捷,休息时喜欢在白天和衣而睡,弟子们私下里嘲笑他:“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唇亡齿寒的典故 【溯源】《吕氏春秋·权勋》中记载,晋献公想借道虞国进攻虢国,便派人送给虞国国君价值连城的美玉与宝马。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连连劝阻:“虞国与虢...
吹毛求疵的典故 【溯源】语出《韩非子·大体》中“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意即:古代能够识得大体之人,不以小聪明来困惑自己,不能去吹开毛发寻找皮肤上的...
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典故 【溯源】孟郊在《登科后》一诗中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全诗意为:过去那种苦闷的岁月已经...
得过且过的典故 【溯源】《寒号虫》中记载,五台山上有种鸟叫寒号鸟,它有四只脚,翅膀肉很多,不会飞。夏天当羽毛绚丽斑斓时,它展开翅膀,自鸣得意地叫道:“我真美丽...
此处不留人 自有留人处的典故 【溯源】《通俗编·平陈录》中记载,南北朝陈后主时,极度宠爱张贵妃,冷落了自己的发妻沈皇后,半年也不前去探望。偶尔去一次,也不会有...
倒屐相迎的典故 【溯源】《汉书·隽不疑传》中记载,汉武帝末年,暴胜之听说隽不疑是位名人,便邀其来见,隽不疑盛装而至,门吏要求解下佩剑,他却说剑是君子的装备,用...
倒打一耙的典故 【溯源】《西游记》中提到,以钉耙为武器的猪八戒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 【释义】指自己做错事,不仅不承认,还对揭发、批评者反咬一...
东方渐白奈晓何 【溯源】李白在《乌栖曲》中写道:“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晓...
登徒子的典故 【溯源】战国后期楚国的宋玉,英俊潇洒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当时的大夫登徒子说他“好色”,楚襄王向其问话,宋玉否认:“好色的不是我,恰恰就是登徒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