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征税收入指什么
不征税收入包括:
1.财政拨款;
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3.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
4.社保基金取得的直接股权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基金收益;
5.自2018年3月13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包括境外经纪机构),从事中国境内原油期货交易取得的所得(不含实物交割所得);
6.对境外经纪机构在境外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中国境内原油期货经纪业务取得的佣金所得.
区分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有哪些点?
1.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均属于企业所得税所称的"收入总额",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应扣除.
2.不征税收入,是不应列入征税范围的收入;免税收入则是应列入征税范围的收入,只是国家出于特殊考虑给予税收优惠,在一定时期有可能恢复征税.
3.企业的不征税收入对应的费用、折旧、摊销一般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免税收入对应的费用、折旧、摊销一般可以税前扣除.
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属于不同的概念,不征税收入不属于税收优惠,而免税收入属于税收优惠.
不征税收入是由于从根源和性质上,不属于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专门从事特定目的的收入,这些收入从企业所得税原理上讲应永久不列为征税范围的收入范畴.如政府预算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而免税收入是纳税人应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国家为了实现某些经济和社会目标,在特定时期或对特定项目取得的经济利益给予的税收优惠照顾,而在一定时期又有可能恢复征税的收入范围.如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收入,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收入,符合条件的非营利公益组织的收入等.
不征税收入指什么?我们应该都知道按照上文内容解读,从字面的意思就知道不征税收入就是不用纳税的收入,在部分的收入在企业计算税收时扣除在外的.其实,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和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并且这些收入还是符合不用纳税的标准,那么会计人员在计税的时候需要将其扣除即可.在这里关于企业纳税和不纳税方面的会计知识还有不少的,有兴趣的学员们都是可以来这里进行免费学习.
上一篇:全国中级会计师有多少人
下一篇:成本数据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