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假设对企业财务核算意味着什么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运营,既不会面临停业,也不会进行大规模的业务缩减。这一假设对于会计工作至关重要。
例如,在判断企业将持续经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特定的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这种方法会随着时间和固定资产的损耗,逐步将资产的采购成本分摊到未来的各个月份和年份中。然而,如果企业无法持续经营,那么我们便不能将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分摊至未来的月份和年份。因为一旦企业明确将在明年停止营业或进行破产清算,那么未来的会计期间对于该企业而言便不再存在,因此我们无法再按照原先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
总的来说,除非企业明确表示不再持续经营,否则我们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都应基于持续经营假设来展开。
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是什么?
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在于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问题提供了基础。比如,如果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即可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进行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持续经营前提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持续经营假设对企业财务核算意味着什么?不少学员们应该非常清楚,企业的持续经营对于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企业是否可以继续活下去的重要标志;那么在财务中企业的持续经营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的财务核算就是需要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下进行处理的,如果你们对于这样的说法还有什么其他的疑问,那么不妨来本网站上找会计老师进行交流学习。
下一篇:没有了